多种声音呼唤景观行业的春天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在近两三年内迅速崛起,但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景观设计行业在国内均被认定为“造园术”。景观设计师的地位也一直不被认可,被等同于“园丁”。如今,尽管这一行业已不再局限于风景园林方面,扩展至城市绿地、风景旅游等领域,景观设计行业的重要性也逐步为社会所认可。然而,正处在发展初期的景观设计行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国内其它新兴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有利可图带来一拥而上的同类竞争,良莠不齐的设计水平和恶性循环的相互竞争势必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下滑……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活跃于景观设计行业前沿的知名设计师在日前召开的首届景观设计师高峰联谊会上,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这些城市“美容师”再次显示出“园丁”精神,他们呼唤景观设计行业的春天早点到来!
建立行业交流平台 让设计师有的放矢
上海意格环境设计有限公司总裁马晓玮说:“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他们常常举办大型的考察与交流活动,设计师与研发机构在同一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设计师几乎都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前行。而在我国,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还没有完全开放,有时甚至是封闭的。这对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尤其表现在当代青年设计师身上,马晓玮谈到对新生代青年设计师的看法时说:“他们缺乏的是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交流能力相当差,缺乏用文字和语言来沟通设计思维;动手能力不强,有的人甚至连用模型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都不具备。”
从行业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马晓玮认为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实际上是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当初并不存在商业化模式,也不曾有生存的危机。而目前的情况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转向,这个行业已经到了一拥而上的阶段,会不会变成竞相杀价无利可图的地步?马晓玮认为这个可能性很大。要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模式,建立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给设计师提供展示成果的空间非常必要。
良莠不齐的设计水平 引发教育方向的反思
马晓玮说:“我们前段时间要做一个台阶的设计模型,可图型画不出来,模型也做不出来。结果是一个60多人的设计公司让总裁去做模型,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马晓玮深深感受到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教授说:“目前学科内部有交叉,行业内部争论不休。这样争执会使外行业对景观设计行业产生不信任感,对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王向荣提出两个不合理现象,一个是现在的设计作品中常常带有刻意彰显文化的合理性,王教授认为:“设计就是解决问题,一定要牵强附会一些僵硬的形式并不合理。”另一个是景观教育的不合理。王教授说:“高校教育的不足,不仅在于这个专业,其实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学校里要完成那么多教育计划,留给实践的时间自然少了,所以这仍然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景观设计行业的先行者——俞孔坚在阐述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的背景时说:“中国城市化呈燎原趋势,人地关系面临空前的紧张状态,同时,全球化进程使中国大地景观面临前所未有的改变。土地乃民族存在之本,已经暴露的认定关系危机、城市建设的诸多弊端和奇缺的景观设计人才,呼唤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诞生。”俞孔坚在《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一书中指出:“虽然北京大学被公认拥有中国最好的学科发展综合资源条件,但必须意识到目前还存在硬件资源严重不足、传统学科优势阻碍创新发展的情况。
俞孔坚分析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已陆续开展职业注册师制度,与国际普遍采用的体系一样,景观设计师必将与先期实行的建筑师及规划师注册制度并行,成为设计行业的三大支柱。因此,成立研究生水平教育的景观设计学院迫在眉睫。”
行业自律和良性竞争 是构建行业发展前提
美国易道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梁钦东提出两点建议:“一是高等院校的景观教育能够对学生多培养一些职业道德方面的引导,比如具体到敬业的标准。对整个行业来说,也应该有一个行业自律的公共准则或协议共识,来提高整个行业的信誉。二是建立对招标项目的价值评估,避免人力物力不必要的耗费。三是对甲方的一些不合理要求的联合抵制,比如在宣传文案上牵强附会一个虚构的故事等等,让理念回归到设计的本质,解决问题就好。”
梁钦东说“目前国内的景观设计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技术标准,都是一个公司一个标准。设计界完全应该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包括概念具体做到哪一步,有一个能使客户信服的标准才能使自己掌握主动权。”
总之,我国景观设计行业并非凭空崛起,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健全是其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和谐生态环境的渴望,也给景观设计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这对城市绿化和公共环境营造了更高标准,也对景观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每一个设计师的重要任务。
来源:中华建筑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