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hina 发表于 2008-8-18 15:50:35

建筑大师陈植

  100年前,当进入20世纪的钟声回荡在中国暗夜天空的时候,先进的人们已经察觉到腐败透顶的满清王朝即将覆灭,曙光即将复出。在先期接触西方文明的城镇乡村,伴随着这世纪钟声诞生了一批中华英才。他们拖着小辫子目睹了辛亥革命,又受到“五四”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教诲,纷纷奔向西方和先行一步维新的日本,苦苦地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没过几年,他们就带着硕士证书、博士证书,放弃海外的优越生活,回到军阀混战的苦难的祖国,艰辛创业,及至30年代,他们当中不少人即成为我国当代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各个学科的奠基人。
  190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陈植(字直生)就是其中的一位。2002年,21世纪的钟声刚刚敲过,整整走过一百年人生旅途的建筑大师陈植,离开了他60多年前搬进去的上海淮海路中路一栋公寓里二室一小过厅的居所,病逝上海。
  陈老出身于诗书世家,从童年起就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薰陶。祖父陈豪是清末著名画家、诗人,父亲陈汉第擅绘松竹,是杭州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的创办人之一。1915年,13岁的陈植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念了8年,1923年毕业后官费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建筑学。1927年获建筑学学士后,又入研究院深造,一年后获硕士学位。50年后,一位叫Roach的美国朋友还记得陈植,他说:“陈植不像其他中国留学生那般拘谨内敛,陈与美国同学有较多社交,颇孚众望”。陈老在美国留学期间,不仅建筑学成绩非凡,于1926年获柯浦纪念设计竞赛一等奖,还师从费城科迪斯音乐学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霍·康奈尔(HoratonConnell)教授学了4年声乐,1927年他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合唱团成员在白宫受到美国总统柯立芝的接见。
  1929年回国后即应梁思成之邀,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除教学外,他还与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合作,规划设计了吉林大学。1931年辞去东大教职,到上海接受了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大楼设计任务,并与1923年取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硕士学位的赵深合作创办了赵深陈植建筑师事务所。1931年冬,“九一八”事变后,宾大同学、东大同事童寯流亡上海,应邀加入,遂于1933年改称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从1931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这间事务所在上海、南京一带设计了不少建筑精品,如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大上海大戏院、金城大戏院、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浙江兴业银行等。这些作品虽然在设计上各有其主持人,但应当说,都是华盖三巨头(赵深、陈植、童寯)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晶。
  对于华盖的建筑创作指针,陈老1983年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们同事务所的三人之间曾相约摒弃”大屋顶“。只在某办公楼(铁道部购料委员会大楼———作者注)的设计中,由于要与原建筑相协调,不得不沿用古典形式。”这在当时国民党政府提倡“发扬国有文化”的上海、南京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当时,华盖的态度是宁肯不中标,也不去随波逐流,迎合某些人(业主和官方评委)。比如,以陈植为主设计的浙江兴业银行大楼,突破了当时流行的银行建筑用小窗户来封闭起来的立面,而采取柱间大玻璃窗立面,在银行建筑中独树一帜。应当说,华盖的一些精品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上海滩,中国建筑师与外国建筑师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同今天差不多,华盖以其精品设计赢得了社会的信任。抗战胜利后,浙江第一商业银行本来已交由美国建筑师汤普森设计并付了设计费,但最后业主还是邀请华盖重新做设计。
  解放后,陈老虽然长期担任上海规划建筑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建筑师、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兼总建筑师等行政领导工作,但从未脱离图版。除参加和指导一些国内外重大工程外,还亲自主持设计了金山化工总厂生活区、苏丹民主共和国友谊厅、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等建筑。尤其是1956年由陈老设计的上海虹口公园鲁迅墓,创新颇多,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陈老80多岁退居二线后,依旧关心上海的建设。在1987~1988年这一年间,他经常是独自一个人亲临现场考察上海近代建筑,据说多达80余次,并提出了上海近代建筑保护名单。那时,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作为近代建筑一级保护项目的达59项。
  非但对上海,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陈老也十分关心。1958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设计方案经批准并已动工的情况下,他与上海另外4位教授(吴景祥、冯纪忠、黄作燊、谭垣)和建筑师赵深联名上书周恩来总理,陈述他们对人民大会堂设计方案的意见。周总理见信后通过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电召六教授晋京面谈。在北京,周总理亲自出席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
  至今,我们除了在个别人的回忆录中能够知道这份意见书的一些内容外,我还没有查到意见的原本,水能不引为憾事。
  到了耄耄之年,陈老还在读书。当他看过由我主编的“建筑文库”中齐康记述《杨廷宝谈建筑》一书后,给我写信,详细地谈了20年代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宾大学习的情况,在该书第二版中我加了注释。
  此后,又过了一些日子,陈老才告诉我,年纪大了,常常提笔忘字。为了写信时不致写错别字,不知要翻阅多少次字典。非但如此,他们每信必复。仅此一点,即可知陈老对每件事都是多么认真。
  下面是1996年陈老复我的一封信,读来甚感亲切,且十分谦虚,也很风趣。
  永生同志:久违矣!丙子年来临,谨祝阖府康吉、健康、幸福、万事如意!
  顷年惠赠韩国建筑学会刊物一册,对我如此垂注,幸甚感甚,以200字介绍我这老拙,使我觉得惶愧,我在建筑师行列中应居末位,对我而言,后浪不是推前浪,而是吞前浪。《建筑师》已名驰海外,每一念及不胜喜悦与钦佩。专此道谢谨请台安!陈植上2月18日(除夕)
  陈老一生从事建筑设计,他总结了5条设计原则:继承民族传统的精华、突出地方固有的风貌、表现建筑性质的特征、反映技术先进的内容和显示时代前进的步伐。我认为,这5条原则千真万确,值得人们深思,刻意追求。
  作者:杨永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筑大师陈植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