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法规虽多执行难 节能住宅叫好不叫座
国家一直倡导发展节能建筑,降低能源消耗。然而,由于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以及节能意识的淡薄等,建筑节能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频遭“冷遇”,推广工作举步维艰,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业内人士担心,如果节能政策执行不到位,此次出台的新规定又将成为一纸空文。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40% 建筑节能说通俗点就是在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为外墙穿上棉袄(保温材料,后同),为屋顶头上戴帽子,外窗采用双层中空玻璃,以达到节能目的。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会长涂逢祥说,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但由于许多建筑不能采用节能的结构、材料、器具等,建筑能耗十分严重。
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上升至40%,超过工业、交通、农业等其他行业,居各能源消耗之首。
据测算,国家如果从现在起下决心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约相当于四五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6000亿元,由此造成的能源紧张状况将大为缓解。
大力推广建筑节能也将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王磊副教授经过调查认为,长江流域属冬冷夏热地区,辖17个省市共5.5亿人口。这一区域在全国经济最发达,但室内热环境条件最差,老百姓对于改善居住热环境的要求也最迫切。按室内热舒度冬天不低于18度,夏天不高于26度的标准计算,非节能建筑每平方米每年空调耗电88度,一个居住面积100平方米的家庭光空调电费就要支出4400元。王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家庭难以承受的开支。如果居住在经过节能改造的房屋内,这笔开支将减少一半以上。
还停留在表面文章上
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多次出台建筑节能推广方面的法规,但由于标准偏低,特别是缺少技术细节以及可操作的标准,使得各地执行不力,建筑节能大多停留在表面文章。南昌市建委副主任王向阳表示,建筑节能涉及设计、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光靠建设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建委既没有太多强制的力量制约开发商,也无法给开发商补贴、减税等方面的承诺,在推广过程中很难有执行的力度。
技术标准不健全、技术发展滞后也造成推广工作进展缓慢。北京嘉美风尚中心副总经理郑伟认为,就规划设计而言,现在的设计单位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去考虑节能住宅,不少省份连节能设计、施工、检测都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在材料方面,国内的节能建材企业数量少之又少,加之部分厂家设备落后,新产品少,还大都质次价高;在施工阶段,面临着缺乏成熟技术工人的问题,即使有的采用进口节能材料,但房子建成后仍然达不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开发商的积性不高。金科集团重庆华南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秦晓东说,建造节能房的成本比普通住宅大约高出10%左右,每平方米售价要高出100至200元。
百姓不在意。据了解,目前老百姓购房考虑最多的是房屋的价格高低、周边环境如何、配套设施是否完备、交通是否方便、户型的合理度等,而很少在意房屋是否节能。
“大棒”和“胡萝卜”并举
建筑专家普遍认为,要摆脱当前建筑节能推广难的困境,国家相关部门应采取“大棒”和“胡萝卜”并举的方针。一手运用管理手段进行强制推行,包括法规、标准、处罚、征税、禁用和淘汰某些产品与技术等;一手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即利益机制驱动,包括减免税收、认定、认证、宣传、示范、奖励、节能服务措施等,突破政策、技术、市场的壁垒,推动建筑节能快速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分析说,我国建筑节能推广工作问题很多,缺乏激励是主因。
赖明告诉记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将节约能源提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凡在IECC标准基础上节能30%以上和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可以分别减免税1000美元和2000美元;欧盟则提出了包括开征能源税、税收减免、补贴和建立投资银行贷款等规范性的财税政策。
他建议采取限制性政策与鼓励性政策共举的方式。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使用等措施或恢复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墙改基金等经济处罚措施进行限制;对超过节能设计标准或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和绿色建筑,采取减免税收、费用、贴息贷款、财政补贴进行鼓励;对公共建筑限期进行节能改造,限期内财政贴息,过时实行超用能源定额加价;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进行财政补贴等手段进行调控。实施经济政策的重点应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低能耗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国家推进建筑节能的能力建设等领域,并考虑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来源:经济参考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