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创新造就节约型铁路——记胶新铁路设计科技创新
胶新铁路2001年12月开工建设,2003年12月开通运营,这条铁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加强了东北与华北、华东地区的优势互补,缩短运输距离,改变了大量客货交通流量绕经京山、京沪、胶济等干线长距离运输的局面;还在于它创造了多项国际、国内科技之最。在近日举办的2005年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表彰大会上,胶(州)至新(沂)铁路的设计单位铁三院院长刘为群荣获以排名第一的身份参加了授奖仪式,该院在设计中的前瞻性、创新性为企业赢得了巨大荣誉。开创断裂带内工程选线之先河
胶新铁路180公里线路经过我国东部最大的发震活动断裂带——郯庐断裂带的中段,是世界上经过活动断裂带内的线路最长的工程项目,属于世界公认的重大工程建设的禁地。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合理确定线位,先后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综合勘探手段,对沂沭断裂带进行全面勘察和综合分析研究,首次提出稳定性分区理论,揭示了断裂带内部及内外的差异性,提出区域地质特征对铁路选线具体控制程度的合理方法,取得了高层次的基础、宏观地质研究成果,在提出地质选线原则,确定技术可行的线路方案的同时,对国内地质界一直探索的技术难题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深大断裂带分布区工程地质选线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填补国际上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
最长的绿色生态环保铁路
胶新铁路前瞻性地提出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重视自然恢复,集安全、生态环境与景观于一体的铁路建设理念与技术体系,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突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里程最长的绿色环保铁路。
开通时速达160公里的客货共线铁路
2003年12月20日,胶新铁路交付运营,创建铁路一次投产时速160公里新纪录。2004年9月,铁道部在胶新铁路进行了时速120公里重载货物列车试验并取得了成功,创造了世界上货物列车的最高时速。
先进的运营管理控制技术
胶新铁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研制开发了国内首创以K5B型计算机联锁为基础的集网络技术、安全传输等技术于一体的“一站两所”区域性计算机联锁制式。充分发挥计算机运算速度快、信息量大的优点,通过临沂北站中心站管理两个线路所,不仅满足管辖车站的联锁逻辑运算,还可作为列车运行指挥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等系统的子系统,是铁路信号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重要一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的成功运用,还带动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运营管理模式,对实现减员增效、改善劳动条件,以及提高运输管理技术水平具有长远意义。
注重“四节一保”的节约型铁路
铁路是消耗能源资源的重点行业。胶新铁路在建设与运营管理中,通过技术进步,改革牵引动力,调整生产力布局,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突出解决资源利用效率问题,重点关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提升铁路“能耗低、占地少、效率高、污染小”等优势,创造了国内最先进的节约型铁路。
节约土地措施:建设中认真贯彻土地法“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选线到具体设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节约土地2300亩,少占耕地3200亩;
建筑节能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首次就全线房建工程从整体规划、单体设计、景观效果三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开展全线房屋建筑系统规划。提出全线节约型房屋建筑标准,一站一景,系统优化,把全线站房等各种设施建立在满足旅客、用户、职工需求和市场营销需要的出发点上,以突出车站的营销功能。在不增加总的建筑面积和建设投资的前提下,对原设计站房站舍及生产房屋集中布置一并进行了优化,对全线站区房屋重新布置,精心规划,紧凑用地,结合管线排布,充分利用有限的站区用地,首次采用双层屋面体系,提高了站区房屋的体形系数,达到了节能、环保的要求。全线所有房屋均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充分利用天然能源,降低运行费用,减少环境污染,国内尚属首例。
运输节能技术:线路走向力争顺直,缩短线路长度。曲线地段尽量采用大半径;尽量采用长大坡道和平坡,车站尽可能设在凸型断面上,节约列车运行能耗。
污染防治技术:胶新铁路优先采用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的各类污染防治技术,对由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而引发的噪声防治、水污染、固体废物处理等采用高新技术。
水土流失防治:胶州至临沂段为山东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工程用土统一规划,集中取土,取土后及时整理、防护、复耕。弃土弃碴选择低洼地、坑沟、山沟等处集中堆放,并设浆砌片石挡土墙防护,弃土面上播撒草籽,防止水土流失。采用了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对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并对施工期的水土流失状况给出了监测结论。
节约工程投资与成本:采用运用价值工程、全寿命周期等系统理论,统筹考虑投入与产出,近远期结合、避免废弃工程,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王玉珍 林玲
来源:中国建设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