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小筑写白石——谈园林建筑在湘潭白石公园中的应用
园林建筑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类型,它比起山、水、植物,较少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是造园手段中运用最为灵活也是最为积极的手段。园林建筑的功能既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又要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并与自然融为一体。湘潭市为纪念湘潭籍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而投资兴建了白石公园,笔者在主持白石公园园林建筑设计规划的相关工作中,颇有心得。雕塑
雕塑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历来在造园艺术中,不论中外几乎都成功地融合了雕塑艺术的成就,现代园林中利用雕塑来充实造园意境也日益为造园家所采用。根据雕塑在造景中的性质、环境,可分为主题雕塑和环境雕塑。
白石公园的齐白石主雕像总高9.7米,位于“画之场”的核心,雕塑上半身写实,精细刻划白石的神态,往下则逐步虚化,最终和石头融为一体,寓示着白石文化从泥土中来的质朴本质,成为白石公园这个纪念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公园的主景。白石公园主游览道上的“白石之路”雕塑则是借用白石名字中“石”的理念,将齐白石一生之中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晚年的不同风貌融入石中,将不同时期白石诗文、印章、国画以及世界和平奖章等以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浮雕等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代世界文化名人从“放牛娃”到“世界大师”的人生历程。
亭
亭子在我国园林中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建筑形式,无论是在传统的古典园林中,还是在现代的公园和风景游览区都能看到有各种各样的亭子,有的伫立于山岗之上,有的依附在建筑之旁,有的飘浮在水池之畔,与园林中的其他建筑、山水、绿化等相结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园中放亭,关键在位置。亭子位置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观景,即供游人驻足休憩、眺望景色;另一方面是为了点景,即点缀风景。花间、水际、竹里、山巅……都可根据不同情趣的景致置亭。
“听风亭”为木质结构四方亭,三面临水,凸出于湖岸,有意降低亭地面,使亭处于临水状态,周边驳岸四周仿木柱,湖中亭周种植莲藕,湖面凉风习习,微带花香,亭上配白石自写诗联“秋风上树微微,山色人云渐渐”,亭前置石,石上刻“风来四面卧当中”,极好地点染气氛。“半春亭”位于下湖一废弃枯井之上,取白石在越南所作名画“半春人在画中居”之意。背倚竹林,周围遍栽芭蕉,由竹林小径经吊桥入亭,将枯井化腐朽为神奇,略作修改便成一景。井座高耸,将之塑成自然山石,人游至此,可眺烟波浩淼的湖水和映日的荷花,感受芭蕉所带来的荫凉。“诗之亭”周边环白石雕刻诗碑和花果累累的石榴,亭南北两面各刻白石诗联一幅“我书意造本无法,此诗有味君勿传”、“喜看三径长圆月,不厌仙翁耐久花”,游人可驻足品味白石诗文的精髓,与“半春亭”形成对景。
廊
廊往往被用来作为划分空间或景区的手段,表现出特有的丰富,起到变换空间层次或过渡园林空间的作用。
白石公园的廊基本为平地建廊,以双面空廊和单面空廊为主。因公园周边均为小区,为了使公园与周边建筑之间形成层次,南北两侧均设置了一组仿江南民居式的建筑,分别冠名为“借山居”、“八砚楼”等,联系这些建筑就采用了廊,沿建筑的界墙和建筑物以“占边”的形式布置,形式上有一面、二面、三面和四面建廊的,利用廊、墙、房等围绕起庭院组景,形成多处四面环绕的向心布局,争取中心庭园具有较大的空间。“借山居”建筑群是以折廊、曲廊和三幢建筑组合而成,并用墙将形成的内院空间予以分割,形成规则方整与曲折变化。廊墙上开设漏窗、景窗,通过漏窗、景窗可以看到隔墙之景,将公园内的景观和院内景观、院落与院落之间的景观互为因借,相互陪衬,巧妙运用分景、障景、隔景、框景、漏景、添景等手法取得曲折多变、情趣无穷的园林空间艺术效果。
公园大门 一个公园往往通过大门的艺术处理,体现整个公园的特性和建筑艺术的基本格调。大门设计既要考虑在建筑群体中的独立性,又要与全园的艺术风格相一致,成功的大门设计必须立意新颖、巧于布局、富有个性。
白石公园入口大门紧邻城市主干道大湖路,采取对称的构图手法,将门的概念虚化,代之以十堵白石文化墙。因白石的传统文化背景,引入了竹简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将墙身之间用仿竹简造型的白石诗柱连系,石墙和石柱之间呈曲折不连贯之势。正面利用墙身分列入口主道两侧,使主道“白石之路”环境雕塑形成夹景,侧面则利用石柱之间的缝隙在墙后种植古桩花木,形成漏景,构成“横看成画侧成诗”的园林景观,彰显白石公园的文化内涵。
园林建筑小品 在园林造景中,建筑小品作为园林空间的点缀,虽小,倘能匠心独运,有点晴之妙。园林建筑小品的地位,如同一个人的肢体和五官,能使园林这个躯干表现出无穷的活力、个性和美感。白石公园的铺地方式多种多样,有木质铺地、冰裂铺地、乱石铺地等。在公园的“篆之所”景点,是集中体现齐白石的篆刻艺术成就的景点,以印度红花岗岩板雕刻印章文字铺在地面上,共选用“中国长沙湘潭人也”等内容的印章10枚,呈梅花状点缀在黄色鱼眼砂铺装之中,极好地诠释了白石篆刻艺术水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