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chuangkou 发表于 2008-8-19 13:10:45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2)

  四、机械设备控制
  1 .机械设备使用形式决策
  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应根据项目特点及工程量,按必要性、可能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确定其使用形式。机械设备的使用形式包括:自行采购、租赁、承包和调配等。
  (1) 自行采购。根据项目及施工工艺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确有必要时才自行购置机械设备。应使所购置机械设备在项目上达到较高的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果,否则采用其他使用形式。
  (2) 租赁。某些大型、专用的特殊机械设备,如果项目自行采购在经济上不合理时,可从机械设备供应站(租赁站),以租赁方式承租使用。
  (3) 机械施工承包。某些操作复杂、工程量较大或要求人与机械密切配合的机械,如 大型网架安装、高层钢结构吊装,可由专业机械化施工公司承包。
  (4) 调配。一些常用机械,可由项目所在企业调配使用。
  究竟采用何种使用形式,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来确定。
  2 .注意机械配套
  机械配套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个工种的全部过程和环节配套,如混凝土工程,搅拌要做到上料、称量、搅拌与出料的所有过程配套,运输要做到水平运输、垂直运输与布料的各过程以及浇灌、振捣各环节都机械化且配套;其二,是主导机械与辅助机械在规格、数量和生产能力上配套,如挖土机的斗容量要与运土汽车的载重量和数量相配套。
  上述例子说明,现场的施工机械如能合理配备、配套使用,就能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 .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 ” 制度。要合理划分施工段,组织好机械设备的流水施工。当一个项目有多个单位工程时,应使机械在单位工程之间流水,减少进出场时间和装卸费用。搞好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尽量做到一机多用,充分发挥其效率。要使现场环境、施工平面布置适合机械作业要求,为机械设备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4 .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为了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提高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 I 生,减少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消耗、提高机械施工的经济效益,应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保养分为例行保养和强制保养。例行保养的主要内容有:保持机械的清洁,检查运转情况,防止机械腐蚀,按技术要求润滑等。强制保养是按照一定周期和内容分级进行保养。
  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可以保证机械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机械设备修理是对机械设备的自然损耗进行修复,。排除机械运行的故障,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修复。
  五、环境控制
  1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环境监控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并日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组织也要重视自己的环境表现和环境形象,并以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规范其环境管理活动,满足法律的要求和自身的环境方针,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因此需要不断地监测和定期评审,以适应变化着的内外部因素,有效地引导项目组织的环境活动。项目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承担环境改进的职责。
  实施环境监控时,应确定环境因素,并对环境做出评价:
  (1) 项目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包含哪些环境因素?
  (2) 项目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是否产生重大的、有害的环境影响?
  (3) 项目组织是否具备评价新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序?
  (4) 项目所处的地点有无特殊的环境要求?
  (5) 对项目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任何更改或补充,将如何作用于环境因素和与之相关的环境影响 ?
  (6) 如果一个过程失效,将产生多大的环境影响?
  (7) 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事件出现的频率?
  (8) 从影响、可能性、严重性和频率方面考虑,有哪些是重要环境因素?
  (9) 这些重大环境影响是当地的、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
  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应根据项目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对实际环境表现进行测量和监测的系统,其中包括对遵循环境法律和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还应对测重的结果做出分析,以确定哪些部分是成功的,哪些部分是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和予以改进的活动。管理者应确保这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贯彻,并采取系统的后续措施来确保它们的有效性。
  2 .对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的控制
  (1) 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需要对工程技术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工程地质方面要摸清建设地区的钻孔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土壤试验报告;水文地质方面要摸清建设地区全年不同季节的地下水位变化、流向及水的化学成分,以及附近河流和洪水情况等;气象方面要了解建设地区的气温、风速、风向、降雨量、冬雨季月份等。
  (2) 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上述各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正常运行,能够保证项目各项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也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
  (3) 劳动环境:劳动环境包括劳动组织、劳动工具、劳动保护与安全施工等。劳动组织的基础是分工和协作,分工得当既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又便于劳动力的组织与运用;协作最基本的问题是配套,即各工种和不同等级工人之间互相匹配,从而避免停工窝工,获得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工具的数量、质量、种类应便于操作、使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保护与安全施工,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以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员工的生产安全,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一些管理活动,这项活动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六、计量控制
  施工中的计量工作,包括施工生产时的投料计量、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监测计量和对项目、产品或过程的测试、检验、分析计量等。
  计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的统一。这些工作有利于控制施工生产工艺过程,促进施工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计量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亦是施工项目开展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为做好计量控制工作,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建立计量管理部门和配备计量人员;
  (2) 建立健全和完善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3) 积极开展计量意识教育。
  七、工序控制
  工序亦称“作业”。工序是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一道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几个)劳动对象(工程、产品、构配件)所完成的一切连续活动的总和。
  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过程的质量。对于现场工人来说,工作质量通常表现为工序质量,一般地说,工序质量是指工序的成果符合设计、工艺 (技术标准) 要求的程序。人、机器、原材料、方法、环境等五种因素对工程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测得的工序特性数据是有波动的,产生波动的原因有两种,因此,波动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人员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按照工艺标准去做,可是不同的产品却存在着波动。这种波动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不能控制,在科学上是由无数类似的原因引起的,所以称为偶然因素,如构件允许范围内的尺寸误差、季节气候的变化、机具的正常磨损等。另一类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异常现象,如不遵守工艺标准,违反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仪器、仪表失灵等,这类因素称为异常因素。这类因素经有关人员共同努力,在技术上是可以避免的。工序管理就是去分析和发现影响施工中每道工序质量的这两类因素中影响质量的异常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这些因素被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管理的实质是工序质量控制,即使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工序质量控制是为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的界限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工序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具体地说工序质量控制是使工序质量的波动处于允许的范围之内,一旦超出允许范围,立即对影响工序质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组织、技术措施,对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之保证在允许范围内。工序质量控制的实质是对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对主导因素的控制。所以,工序质量控制的核心是管理因素,而不是管理结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2)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