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景区规划师切磋规划理念
在不久的将来,游客来到北京植物园也许不会再被混乱的停车场、拥挤的交通而困扰,因为北京植物园南门入口处的景观规划将向着更加完善、更具人性化的方向进行改造。这是记者日前在北京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协会与美中环境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完善景观规划与人性化管理国际研讨班上获悉的。在研讨班上,中外代表以北京植物园入口处的规划改造为实地景观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交通、美学、土地使用、讲解场地规划四个层面提出规划方案,为以后的改造计划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会的美国专家还为中国同行带来了新的规划理念,就是将公园景区作为游客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平台,首先让每位游客对自然景区内的动物、植物有知识上的接触,从而产生情感上的珍惜,之后自觉地参与到保护自然、动物的活动中,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注重讲解区域的规划,比如宣传栏的制作、科普知识场地的规划等等。景区的硬件设施设计一定要与公园的主题、周围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相协调。在颜色、形状、材料、地点的选择等方面多下功夫。例如,在长城景区设计铺面时,就不能选择颜色太艳、反射太强的材料,而应选用与当地土地颜色相近的材料。这一理念得到中国同行的广泛认可。
美中环境基金会总裁马克。布鲁狄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自然文化资源,近些年来,做了很多改善景区规划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在美国也同样存在,那就是建设速度过快,规划师用来思考的时间不多,造成了景区规划建设前后期不协调,没有整体感。虽然我接触的有些规划师的整体规划也很完整,但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消耗掉政府划拨的经费,到了地方的实际操作中就改变了,这很遗憾。有人说,规划是个过程,可能永远是不完美的,但规划师还是要多多地增加思考的时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