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握手 发表于 2008-8-19 13:39:24

走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误区

  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要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安全“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软技术”。安全文化建设不仅要关注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更要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企业安全工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逐渐受到重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给企业安全工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管理与生产脱节
  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的重要体现,抓安全管理重在抓基础管理。然而目前,一些单位在抓安全工作时仍是粗放型的,不是为了确保安全而抓安全,而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抓“安全”,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是安全的重大隐患。
  在安全管理中实行安全贯标,是安全管理的新要求,但在贯标工作中,一些单位做得还不够扎实,具体表现为:只把安全体系文件摆在桌上、写在纸上,而实际运行起来仍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譬如,有时认识不到安全体系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应付检查,找人简单地做些安全记录;有时虽然是按安全体系运行,但是各种安全记录跟不上,出现了检查时匆忙补安全记录的现象,这些都会导致安全管理与生产脱节。
  二、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
  在安全教育方面,一些单位流于形式,把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念一念,提几点要求便草草了事,并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引导员工深刻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的人认为安全工作是上级领导的事,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有的人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等。这就导致企业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安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在一些单位,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落实起来走了样,开展安全工作时凭经验办事,沿用老模式等,这些都是安全教育工作的弊病。
  三、安全工作错位
  有的企业在生产任务繁重,特别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时,很容易放松“安全弦”。有的企业领导更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安全工作常常被摆在靠后的位置。出现了安全工作讲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的尴尬局面。安全工作的错位,是企业不能很好地去研究安全文化、制定安全制度、推进安全管理的最大障碍,这种被动的安全观势必难以确保安全工作持续稳定地开展。
  四、安全文化氛围尚未全面形成
  细节决定企业安全工作的成败。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遇难,令世界震惊。事后,由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详细调查,花费了2000万美元,发表了长达248页的最终调查报告。这个报告披露了美国航天局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没有独立的安全程序,不善于学习和总结安全工作的经验。为此,该调查委员会还发出了警告:“如不进行彻底改革,类似的事件还会再次发生。”
  从这个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美国是个经济发达、技术设备先进的国家,但由于不注意安全生产的细节,同样会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但在总结和反思类似事故时,他们不是局限于技术和物质层面的剖析,而是着重于从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行为模式上吸取教训,这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一事例也从反面说明了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其实,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而这些细节往往被人们忽略。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对安全工作的低标准、宽要求,放松了警惕。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细节的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安全工作,各行各业都有细致的规章制度,但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现有的各项规定。大到企业,小到员工,都应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把安全工作做到位,确保生产中不留安全隐患。同时,要严抓安全细节,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目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误区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