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建筑企业如何面对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为21865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竣工产值13988亿元,同比增长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8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4%;劳动生产率为83245元/人,同比增长9.3%.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7%,同比提高了0.3%,创建国以来最高纪录。特别是近几年来,国有和集体建筑企业纷纷加快改革改制步伐,民营建筑企业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民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一、强化集团母公司的经营职能,正确面对资本经营的挑战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目前建设集团母公司具有的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的双重职能,使得集团母公司的管理层次多、管理效率低下,资产归属关系模糊。一方面管理资源内部消耗大,另一方面母公司的总承包职能淡化,造成企业集团的总体素质不高,难得有突出的表现,这就要求母公司实施生产经营职能的分离,向资本经营角色转变,在总量和结构上对集团存量资产进行优化,实现资产的合理布局,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授权经营资产的控制力与投资收益能力,同时以总承包经营为手段发挥集团生产经营的龙头作用,实现集团规模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集团产业经营的附加值,强化自身的资本实力和资本运营能力,加快企业集团的发展。
二、完善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正确面对家族制治理结构的挑战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民营企业将越来越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家族制的治理结构已成为民营企业创业初期共同选择的一种必然的、有效的组织结构形式。但是,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家族内部成员所能动用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成长的需要时,这家族制治理结构又成为家族以外的生产要素提供者进入企业集团的障碍。
由于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或者家庭资产混在一起,造成家族内部产权不清,容易引起企业资产的流失,甚至滋生腐败,损害所有者利益。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必须使企业产权清晰化,结构多元化,实现规模扩张,通过资本联合、参股和控股等多种形式获得家族以外的资金,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资本运作。变“人治”为“法治”,采用激励机制和奖罚制度,使经营者为所有者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引进人才、重视人才,正确面对人才流失的挑战
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果企业的发展是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利用企业的牌子,“有了工程才招人,工程结束就走人”,这样的企业就毫无竞争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必然难以立足。建筑企业若要做强做大,就要牢固树立“人才强企”的战略思想,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适应形势的要求,把优秀的人才聚集到企业中来。同时,还要做好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按照人才供求的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各类人才,做到协调发展。对行政领导要注重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提高领导水平;对经营人才要适应市场,提高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要通过继续教育,促进知识更新,提高创新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在使用中提高。为了避免人才流失,要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要充分利用本地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实现强企的目标,避免人才的流失。
四、守合同、重信用,正确面对企业信誉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依法经营、履约经营。民营建筑企业在合同签订后作为合同的主体就必须全面履行合同条款,维护企业信誉,兑现企业的承诺。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民营建筑企业的履约难度越来越大。如在工期上,由于建设单位工程款拨付不及时,征地拆迁不到位,影响了总体工期,却归咎于施工企业,使得施工企业信誉受损。再如在质量创优上,建设单位招标时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创优良工程,却不支付优良工程增加费,使施工企业在压低标价、难以保本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创优目标。更有甚者,有的建设单位将本该属于总承包单位一起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强行分包出去,还要把分包商、材料供应商的质量缺陷转移到总承包施工企业,造成工程达不到合同规定的质量等级而受处罚。面对这种情况,民营建筑企业一定要守合同、重信用,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切实干好在建工程。同时,也要依法维护企业的信誉和自身的权益。
五、依法经营、精打细算,正确面对企业诉讼的挑战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资金不足或投资超概算,使合同难以履行,经常采取各种方式故意拖欠结算时间,或迟迟不办签证手续,甚至频频更换现场代表,采取不理旧账的办法,如此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施工企业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也要适应市场,讲究策略和技巧,规避风险,如施工中的变更、索赔及工程款的催收等,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时在现场解决,做到有理有节,有进有退,努力挽回损失,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六、适应市场、参与竞争,正确面对最低价中标的挑战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不少企业为了中标,不惜花血本、走关系竞相压价,缺乏对成本和利润的科学分析和预测,平均压价20%~25%,有的达40%以上。还有的企业抱着“只要能中标就行”的错误思想,饥不择食,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设计变更和索赔上,一旦失败,施工企业损失惨重。在这种挑战中,民营企业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千万不能盲目跟进,面对复杂多变的建筑市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风险分析,化解和控制风险,使企业能在挑战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
福建恒·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