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秦岭之门——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西汉项目部技术创新纪实
2004年5月,刚刚整合重组的二十一局集团三公司,中标西(安)汉(中)高速公路21标段近亿元的工程。集团公司董事长柴顺林要求西汉项目部“只争第一,不要第二。”两年过去了,西汉项目部的职工们,用智慧和心血将巍峨险峻的秦岭山脉踩在了脚下,将中铁建人豪迈的气魄和胆识融进了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巍巍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全长258.65公里的西汉高速公路从秦岭腹地穿过。该公路是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在陕西境内的重要路段,21标段位于秦岭腹地的宁陕县境内,因交通条件极差,使工程增加了很大的难度。21标共有桥梁12座,计2860米,隧道4座共1763米,大桥桩基248根,且绝大多数处于河床中心。西汉工点作为集团公司和公司两级关注的重点项目,是企业发展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之战,直接关系到企业在陕西建筑市场的进退,同时,对新组建的集团公司也是一次实战检验。汶水河在枯水季节水深也有1米多,大桥桩基最深达20米,桩基在开挖到接近基底时,遇到流沙层,涌水压力越来越大,一个桩基3台潜水泵都抽不干,无法浇筑护壁。经理刘锡胜、总工王亮和副经理兼工程部长雷荣仁召集技术人员商讨破解之策。他们受隧道超前支护的启发,决定用打锚杆加填塞速凝膨胀水泥药包治理桩基涌水。这个办法十分奏效,成本既低廉,速度又快,使21标工程进度很快冒尖。2005年4月,在西汉高速公路第二项目组织的全线综合检查评比中,21标名列第一。在秦岭山区修路,困难总是接踵而至。在攻克桩基施工难题后,盖梁施工又遇到了麻烦。夏季的秦岭山区三天两头就来一场暴雨,由于地处深山狭谷,汇水面很大,暴雨过后一两个小时河水就迅猛上涨,对搭建满堂支架施工盖梁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刚搭建好的10多吨脚手架被全部卷走。因绝大多数桥墩位于河中,用常规的施工方法在这里是行不通的。工程技术人员们想到了原铁道兵发明的“双柱抱箍法”施工盖梁。而汶水河比较狭窄,为不影响行洪能力,西汉线多数桥墩设计为单墩独柱。直径仅两米的墩身如何才能稳定长达12米的盖梁模型呢?总工王亮和工程部长雷荣仁带头攻关,终于,凝聚工程技术人员智慧与心血的“单柱抱箍法”施工方案诞生了。因多数桥墩在曲线上,盖梁需要一定的横坡,为便于调整坡度,他们还将三角形的两腰(斜撑)设计成可调的螺杆形,立模省时省力,可以精确到毫米。采用“单柱抱箍法”施工盖梁,比搭满堂支架要少用四五吨脚手架,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再大的洪水也不影响施工。技术创新使21标尝到了甜头,也使他们愈战愈勇,在全线独领风骚,每次评先他们总是位居第一。21标的管区地无三尺平,更不用说找一个能预制500多片梁的场地了,他们只有将路基要经过的一座小山包搬掉作为预制场。548片箱梁预制对他们又是一次考验,以前预制的空心箱梁高度都在1.8米左右,芯模空间大,人进去装拆自如。而这种空心箱梁高度只有1米,内模高度只有32厘米,由于孔径小,内模的安装和拆除都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西南交大桥梁与地下工程专业毕业的雷荣仁将内模设计为拼装式,将施工工艺改变为先浇筑梁体,然后再浇筑端横隔板,也就是将预制梁分成两部分来施工。这样既满足了设计要求,又便于芯模的装拆,使这项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秦岭山脉狭窄的地形不仅使施工难以展开,而且也限制了线路的走向。21标有4座桥梁位于半径在300米的曲线上,由于设计时忽略了外轨超高和边梁弧度,20米长的梁架上去后曲线外侧护栏悬空5厘米,为保证防护栏的结构和使用安全,他们在边梁外侧增设钢筋,与边梁顶板护栏预埋钢筋焊接,用竹胶板制模,保证了护栏混凝土与梁板紧密结合,填补了设计上的不足,受到设计院的好评。通过创新技术解决施工难题,已成为该公司西汉项目部的“专利”。虽然这些创新看似简单,并没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却非常实用,别人想不到的他们想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他们做到了。由他们创新的 “打锚杆加填塞速凝膨胀水泥药包治理桩基涌水”、“单柱抱箍法施工盖梁”两项技术被业主在全线推广。据第二项目组一位专家估计,这两项创新技术可为西汉线提前通车3个月。21标在西汉项目的出色表现,为今后三公司在陕西境内投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尹登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