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dwork 发表于 2008-8-19 16:37:02

细部于建筑,究竟有多重

  近年来,中国大量的建筑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被建造,但中国的发展现状对于建筑建造时间的极大限制,导致了许多建筑在细部处理上不被重视。到现在,甚至有国外建筑师认为中国建筑根本就没有细部,中国的建筑师根本就不懂建筑细部的处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也许并不在于我们的建筑师,这跟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建造技术等。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建筑师对建筑细部的主观认识和把握能力的整体性缺失的现实问题。好在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建筑师,看到了细部对于一个建筑的重要性,并且开始研究它,做好它。带着这个问题,本期话题我们邀请了WAA-景源驻沪机构总经理周宁以及上海华东建设发展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李犁,请他们谈谈建筑细部对于建筑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邀请都林国际设计(上海)公司总建筑师严嘉慧对Stuart Silk Architects公司进行采访,看国外建筑师对于建筑设计中细部的看法。
  周宁:细部设计——建筑的真实表达细部设计是建筑建造过程中对其形态营造与技术构成的真实体验,是建筑建造与创作表达的完美结合。建筑细部是展现当今建筑技术、反映建筑工艺水平和体现建筑文化特征的有效载体,是评判建筑品质优劣的客观标准之一。细部设计的精度必然决定着一幢建筑的精致程度,是一幢建筑的真实表达,也是建筑师设计思想的结晶。
  一幢建筑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外部形态及其材料等一些宏观因素,但这些因素都是由许多的细部节点组合而成的,每一个细部设计不仅在结构上确保了建筑的整体性,同样也是建筑师设计理念的载体,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欧洲的建筑之所以闻名世界,不仅是因为有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对建筑细节的高超把握能力。
  细部设计还是建筑文化的表达,是建筑风格的一种代表。从建筑的细部可以看出建筑的文化取向,通过这些节点我们可以识别这个建筑的风格,及其要表达的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往往一个有代表性的彩画的局部或是斗拱的作法,就能反映整个建筑的文化特征,再如上海外滩的建筑群,通过柱式,山花,窗等细部可以看出52幢大厦分别是哥特式、罗马式、古典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的地域文化。
  细部设计能够代表一个时代建筑技术,在中国最早能够体现建筑技术的可能就中国木构建筑,其卯榫结构作为木结构的细部,伴随了整个中国木构建筑的发展进程。而今天的钢结构悬索、玻璃幕墙,其锚固与张拉部位特有的细部节点则体现出现代的建筑技术,突出强调这种结构形式的意义。
  细部设计有助于更全面地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愿。典型细部设计,有助于创作出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建筑作品,丰富与发展当代建筑文化,能够充分地体现材料与构造的工艺水平,也能够有成效地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创作出有特点的建筑作品。
  李犁:细部认识衡量建筑师水准走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感受着《国标》图集遗留的“杰作”是我对中国目前大量建筑的印象。诚然,经济的制约与设计周期短是滥用图集的直接原因,而在经济增长有条件品位细部的今天,一些所谓创新的建筑师,却又常常走入“假细部”的死胡同。没有任何功能而又耗费结构师大量精力的不合理“结构美”充斥设计市场;仿国外的细部,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我曾看到上海某著名高校的标志楼,大厅的玻璃幕墙仿高技派的梭形钢柱处理,却由“断桥”处理仿成了“冷桥”,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耗能大厅。所以细部的完美并非纯感官上的,它依赖于技术,得益于构造,归附于功能。所以,细部于建筑,反映了建筑师的耐心与敏感,修养与灵感;决定了建筑师在简约与繁杂间的掌控力,对材质与构造的认识深度。这正是衡量建筑师水准的标码之一。
  细部技术知识首先来源于技术资料集、技术杂志、标准图集中得到基本概念。细部技术新知识主要得益于大型公建的实践,因为各种技术产品供应商会提供大量资料,邀请建筑师去现场观摩,在去伪存真中选出最符合设计作品的产品。比如,我做南汇体育馆,光一个屋顶,就汇集了当今世界的许多项新技术产品。屋面由于汇水面积大,采用虹吸排水技术,为了达到方案预想的“飞碟”效果,屋面采用了双层构造,外层为铝合金蜂窝板、易拉皮,圆滑而又能抗风雪荷载,内层为压型钢板加超细玻璃棉,主要为内排水层与隔音保温层;而为了体育馆平时白天不用开灯,我们采用穹隆网架,内设应力环,设半球形玻璃顶采光。玻璃顶主用三层夹胶玻璃,内外二层为磨沙玻璃,中间为珞易玻璃,既防紫外线,又能防止眩光。在正式比赛时,设电动遮光窗帘,完全阻挡眩光。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将吸音体当作大尺度装饰与网架、马道有机结合,形成特制风格。在南汇体育馆工程中,我们通过细部与构造,结合现代材料,达到了一种“中国风”的意境。
  Stuart Silk:拘泥于细节严嘉慧
  是美国西雅图著名的建筑师,他领导的Stuart Silk Architects公司在高档别墅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曾多次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的颁奖。目前他正在进行上海佘山某高档别墅区中九栋别墅的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已完成了扩初设计。本周他的团队在上海对设计进行深化和修改。都林国际设计公司作为扩初配合和后续施工图设计的本地公司,和他对设计中的细部问题进行了讨论。
  对于细节,中国和西方的理解不一样。在中国,如果描写一个人气度不凡,多赞誉不拘小节;如果描写一个人拘泥于细节,多贬为病态。而在西方,注重细节的人是复杂(sophisticated)的人,它的涵义有赞誉的成份,多是描写这个人非常的考究和不同一般的品位。“复杂”这个词在英文里有至少两种意思,一种是我们中文里的涵义(complicated),另一种涵义就是上面所说的(sophisticated),是我们中文中不具备的。这种区别让我产生一种怀疑:也许我们的文化中根本就不在乎细节。您是否这样认为?
  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否关心细部。
  历史上德国和意大利人非常注重细节,还有日本人。德国人着迷于细节但他们缺乏远见所以很多建筑缺乏灵魂。意大利人正相反,他们有远大的目标但细部却往往最后支离破碎。在美国,人们经常谈论远见、远大的视野,所以人们认为注重远见比注重细节更重要,细节是基本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做。有一些公司更关心大的问题,但注重细部难度更大,因为细节决定了建筑的基调。
  有远见的人往往不关心细节。这可能是大脑的两极,通常很难两全其美。假如我有选择,在我人生的这个时候,我更愿意选择细节胜过远见。当然并非说就不要视野了。
  事实上,细部把建筑区分出来。建筑的细部主要如何使用材料和如何将材料连接起来。如何将它们连接起来是关键的。为了创作一栋不同寻常的建筑,你必须经常性地逼迫你的团队、你的工程师去尝试做一些他们平时不常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可能是在他们的舒适度之外的。但你必须去冒险,让思想自由地驰骋,研究不同的选择。事实上,这就是远见。 所以说,远见并不是什么大想法,而是那个目标的聚焦点,如何将细节组织起来加强整个的概念。设计中最困难的就是如何来把细节组织起来。如果你不能明确地定义,那你就会很难让你的团队一起来达到那个目标。所有的东西就无序地发生,它们只是发生,它不能到达你想要的样子。只有目标明确了,大家才能同心协力。这需要很大的创造力。
  最难的就是定义你所要创造的是什么?每个项目就象是一个设计的课题,由于设计一栋建筑的周期并不象设计一个烤面包的机器那样短,它通常要两年时间,所以建筑师到后期容易失去兴趣,所以许多细节的问题都支离破碎了,乱七八糟的细节根本就不支持整个建筑的概念。建筑设计需要一个长期和经常的关注。建筑师往往不愿被束缚,这反映了我们在学校时是这样被培养的——在学校, 我们学到的是如何创造“大”,我们从来就没有被要求过去注重细节。
  还有一种情况是,创造各种细部的设计确实乐趣无穷,但当它是不必要的时候它就是变得毫无意义。细节本身的目标是让建筑师热情地投入,如果最后建筑师却被细节吞噬,慢慢地毁灭整个建筑的概念,那么建筑师就应该停下来,因为这时细部的设计已经和整个的想法之间失去联系了。很多人希望建筑能有戏剧性,但是平静也是需要的。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是戏剧性的,那一定非常吵闹,这是毫无意义的。它必须是静谧的,这和节制有关系。
  细部的设计就象是决定交响乐中的一个音符该如何弹奏?是激昂一点还是温柔一点?综合来说,对于细节的创造,一个建筑师需要:热情和创造力、自律和毅力。
  细节是人们能够记住的东西,假如它是独特的、有特色的,人们会记住它。它是一个视觉的东西,最小的细节是在人们的眼睛能及的地方,或脚能踩到的地方。所以细节不是什么在屋顶上加个皇冠一类的东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部于建筑,究竟有多重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