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探析
摘要:认为城市色彩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应将城市色彩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分析色彩所具有的物理、视觉、心理、文化、经济五大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城市色彩的构成元素和设计原则,城市色彩的设计应坚持整体和谐、以人为本、地方特色三个原则。ABSTRACT:This paper advances urban colo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beautiful urban landscape and present urban planning should involve urban color planning. At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colors five functions, this paper analyses ulteriorly the structure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urban color.Urban color design should comply with three principles- harmony,thought for human being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for a fascinating color landscape.
关键词:城市色彩; 色彩效应; 构成元素; 设计原则
KEYWORDS:urban color; color function; element; design principle
1、城市色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的外部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它是一个广泛、综合的概念,分为人工装饰色彩和自然色彩两类,包括建筑、道路、标牌、广告、服饰、绿地、河流等城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色彩,它们触及人们的活动空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狭义的建筑学上的城市色彩仅指城市内建筑物、构筑物的色彩,但城市景观是由多种元素组成,并非单一的建筑物,因此它的内涵应拓展到更广的范围,从而避免在城市景观的色彩塑造中存在片面性。
“色彩往往是先声夺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成功的景观色彩设计,纵然建筑形式千变万化,规划布局严谨合理,也难体现出具有浓郁感情色彩的城市美来。” 色彩与形态紧密相关,但又在某种程度上比形态有更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城市景观中一切构成要素只要诉诸于视觉,那么它必定有色彩。因此城市色彩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成功的城市色彩会为城市景观增添无穷的魅力。有的国家运用色彩季节理论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并且有的城市已制定了城市建筑色彩的规划,如巴黎的主体色定为米黄色,伦敦的主体色为土黄色,北京主体色定为灰色。总体上,我国城市色彩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及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国城市景观形象也必须同国际接轨,塑造和谐优美、独具特色的城市色彩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关注色彩、了解色彩、运用色彩才能为城市景观的受众者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生动丰富的色彩环境。
2、色彩效应
2.1 物理功能色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不同的,热吸收系数(取值介于0-1)也就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物理效能。最明显的例子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总爱穿浅淡色的服装,感觉凉爽些;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偏爱穿红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同样,对于装有全空调的楼宇而言,其外粉刷色彩宜选用浅淡色调,具有节能省电的功效。日本已将浅色作为墙体外隔热的一种主要色调。还有墙面的色彩若选择不当,墙面温度高,使外墙产生伸缩变形应力,有时会使外墙面粉刷脱落,而影响美观。另外,不同色彩对光的反射系数也不同,黄、白色等反射系数最高,浅蓝、淡绿等浅淡色彩次之,紫、黑色反射系数最小,因此在建筑外墙上采用高反射系数的色彩可以增加环境的亮度。
2.2 视觉美感色彩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到的最敏感的要素,经色彩实验证明:在正常状态下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应的是色彩.如果物体的色彩协调优美,就会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刺激,引起视觉的兴奋,进而影响心理感受。如帕提农神庙,在纯白色的柱石群雕上配有红、蓝原色的连续图案,还雕有金色的金银花圈图样,在晴朗的天空衬托下,色彩十分鲜艳夺目,呈现出令人着迷的色彩幻想空间。又如我国汉唐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再如服饰的色彩变幻无穷,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给人以不同的美的视觉冲击。
2.3 心理效果不同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是不同的,色彩使人产生冷暖、轻重、膨胀与收缩、进退、活泼与忧郁、兴奋与沉静、疲劳、联想与象征、感情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感受。雪地、冰山的白色令人感到冷;太阳、火的红色、橙色使人感到暖和;海水的蓝色使人沉静;色彩缤纷的花卉使人愉悦,这都是人对自然色彩的一种强烈心理反映。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人们对明度越小的色彩感到重,比如黑暗的房屋令人感到厚重,而明亮的房屋却显得轻盈。色彩的活泼与忧郁感,通常是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中心的明亮纯色使人感到快乐,而看到蓝色和蓝绿这些冷的暗浊色时就变得抑郁,这也是在阴雨的天气人们往往情绪低落的原因。色彩还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红色代表热情、喜庆;橙色代表快乐、积极;绿色代表和平、理想;蓝色代表沉静、理性等,可以对人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所以色彩的心理效果是多种多样,在选择色彩时是不能忽视这种效应。
2.4 文化意义色彩不仅具有本身的特性,还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媒介,它含有人们附加在其上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国家的文化。
色彩表达了宗教、等级、方位等观念,如希腊神殿的色彩实际上就是希腊人宗教观念的反映,他们用红色象征火,青色象征大地,绿色象征水,紫色象征空气。我国魏晋朝时期,金色在佛教建筑上是必要的色彩,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的宗教信仰。随着阶级的产生,环境色彩也成为阶级、等级的表征,并制度化,如西周奴隶主用色来“明贵贱、辨等级”,规定“正色”为青、赤、黄、白、黑五色,“非正色”有淡赤、紫、绿、绀、硫黄等,其等级低于正色。自唐代开始,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绿、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利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中,以五种颜色代表方位:青绿色象征青龙,表示东方;以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色象征白虎,表示西方;黑色象征玄武,表示北方;黄色象征龙,指中央,这种方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末.另外,色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如宋代喜用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是受了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在现代社会中,银色代表着一种高科技文化。而且色彩也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从色彩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差异。
2.5 经济效应色彩中还蕴涵着经济效应,成功的色彩选择会带来良好的经济结果。从物理性能上说,合理的色彩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的能量、物质消耗,降低城市的运作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美观大方的色彩环境会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影响游客和投资者的行为决策,间接影响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吸引投资的能力,所以色彩环境的改善提高必定也会促进经济效益的增加。例如广州市在“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的形象工程中,注重城市色彩的更新,把主要干道的沿街建筑立面重新“涂脂抹粉”,色彩规划得恰当,因而形成亮丽的风景,也为城市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投资者和人才。
3、城市色彩的构成元素
3.1 人工装饰色彩
3.1.1 建筑色彩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主体部分,是最为显眼的吸引物,因而建筑色彩相应地是城市色彩的主角,它的色彩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了城市色彩的美。建筑色彩包括居住建筑色彩、商业建筑色彩、办公建筑色彩、娱乐建筑色彩、教育建筑色彩等,对这些不同功能的建筑其色彩的选择也不同,各种建筑外部常用色彩的一般范围如表3,要力求达到色彩与功能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建筑色彩的选择,还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共性、对比性、序列性、主次性等特性使建筑色彩富有变化、各具特色。如藏式民居的檐部是藏族喜爱的酱红色,墙身为乳白色,门、窗的边饰是黑色,建筑色彩对比强烈而富有变化。另外,建筑屋顶色彩是最易忽视的地方,其实屋顶的色彩能为城市色彩填补空白,丰富美化城市的鸟瞰景观,避免登高望远时城市景观呈单一的、暗淡的灰色,从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3.1.2 道路广场色彩道路是城市的景观廊道,具有步移景异的动态景观序列,是展示城市魅力的通道。美观的道路色彩令行人精神倍增、身心舒畅,尤其在一些商业步行街上,用与沿街建筑协调的彩色地砖铺步行路面,会成为一道多彩的风景线。对于高速公路的色彩管理也相当重要,科学调配色彩,可以给驾驶员良好的心理影响,减少交通事故。地下街道也是值得关注的,合理科学的色彩选择可以减少地下环境阴暗冷淡的感觉。广场是城市空间的节点,是城市市民社会生活的集聚中心,良好的色彩效果将使市民更乐于逗留玩耍,为城市创造一个公众认可并接受的空间。如纽约下沉式的洛克菲勒广场,周围饰以深红色的大理石墙面,其前设置金色的雕塑,后面有白色的喷泉间隔,使金色形象突出成为广场的视觉焦点,在广场中间是用膳的彩色帐篷,整个广场形成充满韵律的色彩空间,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
3.1.3 环境小品色彩它包括城市内的标牌、指示牌、站牌、电话亭、广告、雕塑、招牌、座椅、灯柱、果皮箱等等辅助设施的色彩,这些小品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是创造丰富城市色彩的良好素材,西欧各国的街头饰物如电话亭、候车亭、灯柱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慎重处理,色彩丰富,艺术性强,再加上丰富多彩的雕塑、喷泉,形成一条条优美的景观带。虽然这类小品不是城市景观的主体,但若处理不当不仅损害城市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会造成市民识别上的障碍,不利于有效传递信息。如危险部位、讯号装置应该规定专用色,色彩搭配要醒目,以提醒人们注意。总之,环境小品的色彩设计要寻求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3.1.4 灯光色彩在白天具有鲜明形象的色彩,在夜间若缺少灯光照明的辅助就会黯然失色。因此夜间灯光照明,也是环境景观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之一。灯光在夜晚除提供照明功能之外,还通过对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小品、草坪、树木及水体的照映,构建了千姿百态的光彩世界,集实用与美学功能于一体。夜间的色彩主要通过人工灯光的形式表达出来,以黑色夜空作为背景,其色彩感比昼间强烈,因而能营造出丰富变幻的环境氛围。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灯光照明光辉明亮,丰富而有层次,并以暖色调为主,勾勒出一幅宏伟壮丽、欣欣向荣、和谐完整的景象。而王府井、东、西单大街和前门大街等,作为商业街则灯光色彩斑斓,用闪烁的霓虹灯、五光十色的招牌、广告和橱窗照明,渲染出一种热闹气氛和繁荣景象。还有美国拉斯维加斯那梦幻般的灯光照明奇境,以及巴黎、香港、上海等城市的夜景都是世界各地游客钟爱的景观。
3.1.5 服饰色彩服饰色彩最具人文特点和人文气质,它构成了城市一种流动跳跃的色彩,是一种动态景观。城市市民的服饰色彩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精神状态,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区性。二战时期到60年代,服装色彩低沉昏暗,尤其是男装以暗色调示人,60年代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振兴,男装开始讲究色彩的华美、鲜艳,反映了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精神的活跃。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蓝、黑、灰是我国最大众化的衣着用色;欧美国家的衣着基本色调是乳白色到咖啡色之间的各种色彩层次;非洲人钟意于鲜艳对比的原色;印度和巴基斯坦女性则对金银色有特殊的民族爱好,具有一定的地方差异.对于服饰色彩不可能采取硬性规定,而应在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气质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倡导健康和科学的服饰文化,以此潜移默化城市市民来达到服饰色彩的美观。
3.2 自然色彩“天然去雕饰”的自然色彩比人工装饰色彩多了一份真实和活力,回归自然的渴望使自然色彩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对于这种色彩最重要的是不受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3.2.1 植被花卉色彩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体,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色彩,而且也会随着其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们的色彩,是城市景观创造动态色彩的最佳选择。如树木的叶子有绿、浅绿、深绿的演变,还有由绿转黄、由绿转红。植物的花卉更是色彩纷呈,红的、白的、粉红的、黄的、淡紫的、黑的等等,姹紫嫣红。将各种植物与花卉合理搭配,可利用它们的色相、明度、彩度组成节奏、韵律,并随着四季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温哥华在主干道的绿带和草坪上,种植枫树、槭树、楸树、雪松以及乔木,使得春天绿意浓浓,夏日五彩缤纷、秋冬则红、黄、绿相间,色彩效果极好.
3.2.2 天空色彩天空是城市景观的大背景,也是流动的画面。天空的色彩变化不断,有时是万里无云、渐变的蔚蓝色晴空;有时是蓝天白云的色彩组合;还有色彩缤纷,呈现蓝、紫、灰、绿、红、橙、黄等丰富色彩的朝霞、晚霞、彩云、雾霭;也有雨后初霁时,亮丽的七色彩虹挂于天空。所以天空的色彩是变幻莫测的,城市应借景于天空,不要让摩天大楼挡住了人们观赏它的视线,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密度都应适当,切不可把人们淹没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另外对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是必要的,只有清洁的空气才会有多彩的天空和高的能见度,市民也才能享受到天空的自然美景。
3.2.3 水体色彩自然景物中水是最为素淡、最有灵气的,水虽然是透明的无色体,但可以起点色和破色的作用。如广州白云宾馆中庭在建筑的包围中布置一池清水、一片瀑布,突破了环境的深沉。水还可以将周围环境景观的色彩纳入自己的领域,呈现出一种似有似无的虚幻色调,并且水中某些物质也可赋予水奇妙的色彩。如九寨沟的水色之美令人称绝,有黛蓝、天蓝、翠绿、草绿、靛青、赤褐、降红等等,斑斓驳杂。城市中虽难得有如此水色,但可以在某些地段利用喷泉、灯光来激活水的灵气。而河流、湖泊等水体最重要的是保持自然原色,被污染的河流所呈现的色调是令人厌恶的。另外固态的水也是城市创造色彩美的良好素材,如哈尔滨市利用冰雕、白雪塑造了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城形象,令人向往与迷恋。
4、城市色彩的设计原则
由于城市色彩的构成元素多,并且受自然、社会、历史、文化、职能定位等多种因素影响,还具有醒目性、持续性、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城市色彩的设计必须极为慎重,在色彩的处理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4.1 整体和谐原则德国哲学家谢林在《艺术哲学》中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惟有整体才是美的。”同样城市的建筑群、道路、桥梁、小品、绿地、花卉等等具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城市色彩必须从整体上考虑,把这些色彩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处理好人工装饰色彩之间、人工装饰色彩与自然色彩之间、单体内部、单体与环境的色彩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对城市要确定一个统一的风格,注重主色调的选择,在不同的功能区中用一个或几个适当的辅助色调使城市色彩有所变化,而功能区之间的色彩也渐变过渡、协调一致,色彩的分区要切合城市空间结构特点,以形成美好的城市景观。
我国有的城市色彩混乱、五花八门,在走过灰色一统天下的阶段后,又走入另一个极端:各种色彩生硬地拼贴在一块,没有系统规划,产生色彩的强刺激化与不协调化,使城市好似“大花脸”。如上海静安区南京路沿街新建成的各大商业建筑前的铺地材料,色彩各不相同,有的建筑只考虑自身商业效果,而不顾及与周边建筑的关系,采用十分刺眼的色彩来装饰建筑外观,造成色彩杂乱无章.而呼和浩特市却表现出强烈的整体色彩美感,整体为白色的并饰有淡黄色的云纹楼群呈现出和谐之美。在日本京都,从1972年起,规定城市建筑、道路设施以本地区的古建筑群的色彩为基调,如二条域—德川将军行邸古建筑色调明朗、秀丽,所以本区的新建筑一律选用近白色的浅淡色调,古、今、新、老建筑色彩调和统一,实为很好的典范。
4.2 以人为本原则城市色彩要符合市民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的特点,以人性为设计核心,与普通公众的审美情趣一致,堵绝不考虑人性、张扬夸大、杂乱无序、色调刺激的色彩环境,损害市民的身心健康。应关注人性和人的视觉心理,同时利用人的色彩视觉特点,如色彩的错觉、进退感等,来丰富城市色彩效果和造型层次。
城市色彩对于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不同色彩环境会给人不同的感受,美好的色彩能调节人的心理,令人愉快,如城市绿化,根据心理学研究,大自然的绿色在人的视觉中达到75%时,会使人的精神感到舒适,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城市色彩中加强各种绿色植物的种植,并且营造出深浅不一的绿色“海洋”。色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如日本东京,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公交车、出租车,色彩变幻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不得不表示抗议.所以城市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一定要尊重人性,不能单纯地为商业招徕而过分地利用色彩的诱目性,物极必反,反而不为人们所认可,招来厌恶。
4.3 地方特色原则20世纪末的人们已经厌倦了“缺乏个性,文脉断裂,文化荒芜,千城一面”的城市面貌,追求文化、历史、乡土味、自然的回归。城市里林林总总的视觉事物的色彩组合成城市的独特风貌,色彩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成熟程度。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因为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形成特殊的、并为本地居民所喜爱的色调。在城市景观的建设中必须考虑色彩的地方性,顺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尊重人们的色彩喜好传统,注重本地历史文脉的延续和气候特点,用色彩来体现城市的风格和文化气质。
北京城红墙黄瓦的故宫建筑群掩隐在浓绿的树林中,并由素雅的、青瓦灰墙的四合院民居衬托着,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构成北京城的特色;海滨城市青岛则由红瓦屋顶、米黄色的墙面、绿树蓝天、碧海白浪构成了海滨味极浓的城市风貌;苏州粉墙黛瓦、石板路和石桥朴素的本色、苍绿的古树、倒影灵动的水色组成了江南水乡的景致;广州的建筑以轻盈疏透的白色、淡黄色为主色调,衬以紫红的紫荆花、鲜红的木棉花等艳丽的花色,构成一种岭南花城的风韵。大体而言,北方城市的色彩明艳,南方城市的色彩淡雅。每个城市都要学会利用历史文化留下的城市特色,珍视这些独特的色彩特质,来构造有个性的城市。
城市色彩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在未来的城市景观建设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把城市色彩规划纳入现行的城市规划中,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创造个性突出、生动丰富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叶南客,李芸。 战略与目标——城市管理系统与操作新论.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2、施淑文。 建筑环境色彩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3、杨越千。 时装流行的奥秘.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4、甄坚伟,徐颂军。美、加园林规划的特色及启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4):95-99
5、方明,土井幸平。景观引导制度与城市景观环境形成. 城市规划, 2000, 24(2):48-5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