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分秒同步
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功能与艺术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人与自然、建筑从来就是不可分的。尤其在中国,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很不相同,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对自然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人们只能凭自身的努力改造它,创造自己的生存条件。”8月6日,在北京举办的“亚洲文化与建筑国际论坛”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从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的角度描述了建筑内涵及发展远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传统建筑研究泰斗楼庆西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早年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是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深得梁先生的学术真谛。
楼庆西说,中国古代乡村跟自然山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讲究水口的经营,进水口畅通,出水口封闭,财源才能滚滚而来。
获得世界文化遗产之称的红村,以水土著名,把水穿过每家每户,甚至于庭院里的堂屋之前;贵州侗族村口的廊桥,既是交通要道,可以做买卖,又可以进水;还有浙江的风水塔,这种标志性的建筑只有象征意义,并不能使村子多出一些房子,但是在村口变成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它们都是在大的环境里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景观。 山西的窑洞,农村的四合院,尽管是合院式,但是和城市的四合院有什么不一样呢?他是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出门种地,抬头见山,所以它的四合院都是跟四周的环境紧密相连的,组成一个和谐的环境。就在浙江我们调查,他的院落是开敞的,前面没有厢房,完全融合在大自然中。贵州吊角楼,楼底下是悬空的,周围全是山和水,一片青绿;傣族的房屋也是融合在四周的绿化之中;还有天山脚下的山包,叫作毡包……
那么寺庙,城市也有合院式的,但是农村不一样,农村寺庙大量的不是合院式的,也是跟自然完全和谐的在一起,里面有院子,外面有走廊,有亭子。
我认为乡土建筑的特点是采用当地的材料,运用当地的传统材料,建筑适合当地环境的建筑,做到功能与环境的高度统一。譬如,乡村用石头修的桥,这种自然美,不仅表现在石头上,而且表现在不同的建筑上,梁是我们水平结构很重要的构建,工匠把两边稍微的尖一些,形成圆的,我们叫“月”,有“大月亮”,有“小月亮”,这既省工,又美观。我们注意,工匠在加工过程中是没有图纸的,图在他们的心里,在他们的手上,这就是他的生命力。
功能与艺术的统一不仅表现在乡土建筑上,同时也表现在乡土环境,村民的用具、服饰、生产等方方面面。这是门神,整个很热闹。这是广东的一家住宅,外面是对联,门神,打开里面的正房门还是有吉字,门上有八卦、照妖镜。
总之,这种功能与艺术的统一,可以说表现在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从当前的世界遗产的标准看,他们既包括有自然的遗产,又有文化的遗产,更包括非物质文化的遗产,都应该受到全人类的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必然会有变化,但是这种记忆会部分甚至全部遗失,但是广大百姓会在生产生活中寻求美,人与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也始终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