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1. 蜂窝、(1)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
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
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2)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捣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 应采取措施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 麻面
(1)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
模板湿润不够;
漏涂隔离剂。
(2)预防措施: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黏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
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3.露筋
(1)产生原因: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
振捣不实。
(2)预防措施:
钢筋垫块厚度及马凳铁高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
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h 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重挠度减少;
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4. 孔洞
(1)产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2)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
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
5. 缝隙及夹渣
(1)产生原因: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2)预防措施:
浇筑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
6. 缺棱掉角
(1)产生原因:
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
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2)预防措施:
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
搅拌时间要足够;
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
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7. 墙柱底部烂根
(1)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
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
(2)预防措施: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 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要防止侧板吊脚;
浇筑混凝土前先浇足50 厚的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
8. 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1)产生原因: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
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2)预防措施:
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9. 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1)产生原因:
未设现浇板厚度控制点,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
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2)预防措施:
浇灌混凝土前做好板厚控制点,
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
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
混凝土达到1.2MPa 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10. 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1)产生原因:
模板支撑不牢,
埋件固定措施不当,
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2)预防措施:
基础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
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
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必要时二次浇筑。
11. 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1)产生原因:
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2)预防措施: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
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12. 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1)产生原因:
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
放置钢筋骨架时冲力过大。
(2)预防措施:
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
当承托上人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钢丝增强;
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作者:侯定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