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u100 发表于 2007-5-29 22:30:24

浅谈PKPM在小高层住宅中的应用

1、前言
  目前,对于12~16层的小高层建筑,采用既可以保证结构的刚度、位移,又可以使室内空间方正合理的短肢剪力墙结构得以普遍应用。短肢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征,类似以框剪结构,它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分配、内力分配更合理,结构的变形协调导致的竖向位移差别也比框剪结构小,传给基础的荷载更均匀、合理。它的结构布置方式灵活,墙肢可长可短,由于这种结构体系、结构布置不太规则,构件形式较多,因此一般均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计算。
  本文根据《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下简称《高规》)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实际对在PKPM中如何实现短肢剪力墙的输入及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2、短肢剪力墙的布置
  根据《高规》7.1.1条要求短肢剪力墙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将一般剪力墙布置在建筑四角处,短肢剪力墙应双向均匀对称布置,尽量避免单向有墙的布置形式。
(2)、短肢剪力墙的数量应适中,布置不宜太密,应满足结构所需的竖向承载力及抗侧力要求。
(3)、短肢剪力墙平面布置应尽量对齐,竖向布置应上下连续,避免刚度突变。

3、在PKPM中应注意的问题(以PKPM版本为2004年11月版为例)
(1)、剪力墙在PMCAD中的输入一般来说,我们建议:若剪力墙洞口比较大,即洞口形成的高跨比不小于5时,洞口之间部分以弯曲变形为主,则应在洞口两端各增加节点按连梁方式输入;若剪力墙洞口不大,即洞口形成的高跨比小于5时,洞口之间部分以剪切变形为主,则应按剪力墙开洞方式输入。
(2)、《高规》将短肢剪力墙定义为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同时,《高规》7.2.5条规定不宜采用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5的剪力墙;对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3的墙,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因此,在PMCAD中,我们应尽量避免采用墙肢高厚比在3~5之间的剪力墙,当采用墙肢高厚比不大于3的剪力墙时,则应按柱的形式输入。
(3)、在SATWE前处理中,对于“结构体系”是应设定为“短肢剪力墙结构”还是设定为“剪力墙结构”,一般应需要进行一遍计算后查看SATWE后处理中的“框架柱倾覆弯矩及0.2Q0调整系数”(WV02Q.OUT)中的短肢墙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若其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则应将“结构体系”设定为“短肢剪力墙结构”,这也是判定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上限。超过此上限说明短肢剪力墙占的比例太大,这种结构是不允许的,应减少短肢墙数量。若短肢墙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比例很小(笔者认为小于15%),则应将“结构体系”设定为“剪力墙结构”,结构中不用区分短肢剪力墙还是一般剪力墙,一律按剪力墙处理。
  将“结构体系”设置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后,程序自动将其中的短肢剪力墙,即墙肢高度和宽度之比不大于8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用提高后的抗震等级进行短肢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控制和剪力设计值放大。
(4)、SATWE中对短肢剪力墙的判断是单肢认定,它对于有长肢翼缘的T形、L形等剪力墙的短肢部分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这是不对的,因此我们应在SATWE前处理的“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将这种假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单独定义。但即使这样,在计算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中仍然包括了这些假短肢墙的弯矩。

4、工程实例
  劳伦斯小高层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8000m2,地上12层,地下1层,房屋总高度35.4m。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类别为Ⅱ类,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基本风压值取0.40KN/m2。下图为本工程的剪力墙结构布置图。







5、计算结果分析
(1)、剪重比的控制

  控制剪重比,是要求结构承担足够的地震作用,设计时不能小于规范的要求。剪重比是反映地震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由“有效质量系数”来控制,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时,可以认为地震作用满足规范要求,此时,再考察结构的剪重比是否合适,否则应修改结构布置、增加结构刚度,使计算的剪重比能自然满足规范要求。有效质量系数与振型个数有关,如果有效质量系数不满足90%,则可以通过增加振型数来满足。
  本工程平面及竖向均比较规则,在SATWE中设计时选取了15个振型进行计算,在WZQ.OUT结果文件中查看X、Y向有效质量系数及楼层最小剪重比如下:

X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92.71%

Y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90.59%

X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1.88%

Y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2.24%

  两个方向有效质量系数均超过90%,说明计算振型数够了。两个方向的楼层最小剪重比均满足《抗震规范》第5.2.5条要求的楼层最小剪重比1.60%。

(2)、周期比的控制

  验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应。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所以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一句话,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

  本工程WZQ.OUT文件中自振周期结果如下:

振型号周期   转 角   平动系数 (X+Y)    扭转系数

1    1.1708   0.03    0.95 ( 0.95+0.00 )   0.05

2    0.9766   90.02    1.00 ( 0.00+1.00 )   0.00

3    0.7856179.88    0.10 ( 0.06+0.04 )   0.90

4    0.3288   0.01    0.98 ( 0.97+0.00 )   0.02

5    0.2431   90.01    1.00 ( 0.00+1.00 )   0.00

6    0.1983   89.91    0.11 ( 0.04+0.07 )   0.89

7    0.1649   0.05    0.96 ( 0.96+0.00 )   0.04

8    0.1347   90.10    1.00 ( 0.00+1.00 )   0.00

9    0.1339179.75    0.71 ( 0.68+0.02 )   0.29

10    0.1277   0.37    0.55 ( 0.53+0.01 )   0.45

11    0.1180   0.07    0.61 ( 0.58+0.03 )   0.39

12    0.1081   90.03    1.00 ( 0.02+0.98 )   0.00

13    0.0944   0.18    0.65 ( 0.59+0.06 )   0.35

14    0.0927   89.98    0.29 ( 0.03+0.27 )   0.71

15    0.0851   0.11    0.47 ( 0.46+0.01 )   0.53

当平动系数大于0.5时,该振型为以平动为主的振型。反之,当扭转系数大于0.5时,该振型为以转动为主的振型。

从上面结果中可以查得,结构以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3=0.7856s,以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1.1708s,T3/T1?

wjxl 发表于 2008-8-2 11:02:34

刚做了个,哈

wangxq73 发表于 2008-9-2 11:44:01

第一次用PKPM!:lol

NBHLGJG 发表于 2009-3-6 16:19:30

正要学习PKPM

lichuqin 发表于 2009-3-18 18:35:48

4# NBHLGJG


正好 我在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PKPM在小高层住宅中的应用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