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节约用水 推广净水技术 促进污水治理 保障供水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7月27日
一、近年来城乡污水处理与安全供水工作的主要进展
我国城乡水务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06年,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7.04% (以户籍人口计算)、86.67%(以户籍人口加暂住人口计算);县城用水普及率为82.94%(以户籍人口计算)、76.43%(以户籍人口加暂住人口计算);村镇用水普及率为50%。同时,建设部着力加强城乡供水水质督察体系建设,为饮用水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城乡污水处理步伐不断加快,再生水利用不断加强。到2006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 55.67%;县城污水处理率为13.63%;在建制镇和乡的建成区内,已铺设排水管道和沟渠长度为13.7万公里。缺水城市大力推广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在生活杂用水、市政环卫、水系景观等方面逐步推广应用,2006年的再生水利用量约10亿立方米。
(三)城乡用水效率不断提高。2006年城市节水量节水达42亿立方米,县城节水量为2.2亿立方米。已有18个城市获得“节水型城市”称号。
(四)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管,城镇水务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城镇水务特许经营体系。
二、城乡污水处理与安全供水面临的挑战及主要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城乡污水处理与供水安全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一是城乡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转,水体污染依然十分严重,污水处理设施总量仍然不足。到2006年底,全国还有248个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至少有30多个城市约50 多座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不足30%,或者根本没有运行。二是城乡供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区水源污染不断加重和水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对水质安全形成重大威胁,供水企业的应对措施迫切需要加强;三是城乡用水效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水价改革不到位,不足以促进节约用水。四是城乡水系生态正在逐步退化;五是部分城市的供水管理工作较为薄弱。
建设领域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规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建设部制定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并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水务工作的目标:1、供水:到2010年,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不低于95%;基本完成对运行超过50年以及老城区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的改造,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在城镇全面推广生活节水器具;力争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新增城市中水回用量35亿立方米。2、排水:到“十一五”期末,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国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
为了确保完成工作任务,实现规划目标,建设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体污染物减排为中心指导行业发展。指导各地在城市规划编制中体现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并作为强制性内容;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
(二)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抓紧编制完成全国“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并按职责分工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强化污泥处置的管理,防止二次污染。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政策、标准规范的贯彻实施,推进污水的再生利用,加强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建立良好的水循环体系。研究制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指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经济政策》,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建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
(三)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加大实施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积极做好城市排水和污水管理等方面行政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严格节能减排执法检查。
(四)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水安全意识。将城乡污水处理与安全供水宣传纳入节能减排主题宣传活动中,制定宣传方案,做好每年一度的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筹备召开创建节水型城市1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
三、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动城乡污水处理与安全供水工作
为努力实现“十一五”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的约束性指标,保障饮用水安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依靠科学技术,着力抓好重大节能减排工程和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并将启动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等一批重大技术项目。
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之一。水专项的实施关系到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水污染治理目标的完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责任重大,任务紧迫。为切实组织实施好水专项,建设部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与有关部门、地方和科研院所充分沟通协商,审慎分析当前和未来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将专项目标定位于为水环境改善、水体污染物减排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专项实施任务与国家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和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责任主体作用,利用全国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科技资源和力量,精心组织,合力推进,积极推动专项的启动。
目前水专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完成了《水专项实施方案》,确定按河流水环境整治、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综合管理与监控预警等五个主题开展研究,分三个阶段(2006-2020年,共15年)予以实施。6月初,我们已经提交了实施方案和综合论证申请。按照工作安排,计划7月中旬到8月底进行实施方案综合论证,9月份提交国务院审批。
四、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城乡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安全工作
为加强中国城乡污水处理与安全供水工作,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和水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我部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政府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环境及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已经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荷兰、新加坡等开展了密切合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同亚太各国在基础设施发展和水处理领域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宣传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成就,经国务院批准,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铁道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将于2007年8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2007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级论坛”。同期,建设部还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和水处理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这是中国水领域继2006年9月和国际水协在北京共同成功举办“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我们希望借助这一平台,扩大与世界各国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技术和成功经验,研究探讨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对策,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和产业化进程,指导我国城镇供水、节水和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作的开展,加快我国水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
我们诚意邀请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知名的水务和环保企业积极参会,与国内主管部门、相关供水排水企业、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咨询机构和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单位一起,共同探讨推动中国城乡水务行业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