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时期,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和政府的重视。随着我国城市化政策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将从住宅小区的规划与住宅设计方面,就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思路做一点有益的探索。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住宅小区规划住宅设计
一、引言
从工农业生产到日常生活的任何活动,大到建设一个钢铁厂,小到随手直接倒掉一盆生活污水,都会对其所在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积累下来,最终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城市建设,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为过。城市建设,离不开建筑。单体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很难定量衡量,因而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但是,根据马克思的量变质变理论,大量对环境零星、局部的不利影响,最终有可能汇聚起来引发环境灾难,从而使人类的长远利益甚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都受到严重威胁。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可持续发展思路因此而产生,并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和政府的重视。随着我国城市化政策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将从住宅小区的规划与住宅设计方面,就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思路做一点有益的探索。
二、可持续发展思路与住宅小区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宅商品化政策的实施,目前我国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据建设部统计,我国每年基本建设竣工量有12亿平方米,是全欧洲一年建设竣工量的6倍。其中,城镇住宅建设大约5亿平方米。大量的住宅在短期内快速建成,住宅也逐渐成为消费和投资的最大商品,消费者在若干年的发展中已逐渐成熟起来,对住宅消费已从早期单纯地追求面积指标,转向开始追求和注重住宅的品质。因此,创造优质的住宅产品,倡导科学合理的居住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和理解住宅产品的品质,是每一个规划设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作为住宅产品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充分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住宅规划产品更加充满人性化,更好地引导优秀住宅产品的建设。
1.创造良好的交通体系
交通问题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一向是比较敏感和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成为现实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住宅小区交通规划问题和以往传统规划做法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是因为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渐消除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用于交通领域的投资逐渐增加,小汽车进入家庭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国家为加快汽车工业发展、刺激消费而实施的按揭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又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这也给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住宅小区规划的传统做法中,为减少汽车交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们多采用限制过境汽车交通量的做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住宅小区建设规模的不断变大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做法势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相当的不便。当前在住宅小区中以住宅组团为汽车交通的终端,有效组织交通流向,合理解决过境交通人车分离问题成为住宅小区交通规划工作的主要方向。
住宅组团为汽车交通的终端,意即汽车交通只能到达住宅组团的外围,住宅组团与外围进行合理的交通限制;在住宅小区汽车交通组织方面构建合理的交通系统,充分利用绿化分隔、景观引导、设施限制等办法,尽量达到人车分离的目的;在住宅组团外围的交通空间内设立与住宅组团人数规模相适宜的露天停车场,使人车距离不会太远,既可使人们充分享受移步换景的外部环境景观,也可达到交通安全,出行方便的目的,又可使拥有私家车的住户享受相应的便利。
住宅小区内解决人车分离问题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规划实践中已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利用架空走廊将行人完全分离,汽车与自行车在地面分道而行的方法,可以完全避免人车混行,效果很好。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组织良好的交通流向,人车以绿化分隔相对隔离,人车交叉部分设置路障限制车速、汽车交通单行限制的做法应该能满足行人安全、汽车通畅便捷的要求。随着清洁燃料的逐渐普及,汽车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也会大大减少。
2.构建亲密的邻里关系模式
住宅产品有其特殊性,它既有私密性要求(如一梯一户、一梯多户等),住户以两户或多户为基本社交单元。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流的社交需求。单元式住宅居住模式是工业发展的产物,与我国传统的胡同~弄堂~四合院居住模式有很大区别,客观上已经从空间上对人们的交往增加了阻隔,使人们的交流受到相对更大的约束,这与我国传统的居住文化产生极大的冲突,也不利于我国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住宅小区规划应以减弱或消除这种客观的分隔为目标,在平面布置阶段,充分考虑人们的社交需求,构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采用丰富多样的规划手法,结合各地气候、地理、文化特点设立相对丰富的休息、活动空间,做到夏天有夏天的去处,冬天有冬天的空间,合理引导人们的交往意向,以住宅组团为基本单位,建设良好的邻里关系模式。
在建设好住宅组团的邻里模式的基础上,再以住宅组团~住宅小区~居住区为顺序,构建小型社会的邻里关系。尽最大可能创造这种可能性,使人们虽然居住在单元式住宅中,却能享受传统的邻里关系,在新的居住模式下,延续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居住文化。
3.贯彻可持续发展思路,提倡合理利用资源
能源是有一种有限资源,在生产生活中节约能源已经成为人类的普遍共识,各国也都制定了节能规范。在住宅小区规划工作中贯彻节能设计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表明,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日照偏角等条件,在满足容积率要求的前提下,设计足够的日照间距,大力提倡太阳能的利用,如采暖、热水等,可以有效节约大量的能源。
水资源的紧缺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人类生活中所消耗的水资源在水资源消耗总量中占着很大的比重。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一般很少强调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利用,主观上加强雨水的利用和生活污水的重复利用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目前,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并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等的一些项目中采用,中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有效推进这一技术的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例如,可以在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设计独立的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绿化灌溉;选用快速渗水型人行路面铺设材料,使一部分雨水作到快速渗透,缓慢蒸发,以提高小环境空气湿度,改善小环境条件;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增加中水处理设施及用地,使部分生活用水经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
三、可持续发展思路与住宅设计
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成熟,住宅产品的品质在人们选择购买的意向中逐渐占到了重要位置。住宅的品质包括住宅所在的位置、朝向、层数、绿化、物业管理等多个方面。
虽然有关专家早就提出住宅设计“面积不大功能全,造价不高环境美”的基本原则,但是目前住宅消费市场却有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那就是盲目地追求大面积、大空间。这种趋势既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有悖于可持续发展思路。如何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住宅的品质,是所有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1.适度控制住宅面积,有效节约耕地面积
现在的一些住宅产品,只盲目追求面积的大小、厅室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住宅舒适度和资源节约方面的考虑。过分空旷也是一种不适的体现,个别空间的面积过分扩大,造成了整套住宅面积加大。比如15平方米的卫生间、20平方米的阳台等。
科学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18平方米左右,已经达到了一般发达国家的居住水平。结合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十分紧缺的现状,适度控制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对有效节约耕地面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2.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尺度合适的住宅空间
人体在各个空间中的活动尺度是有比例的,我国对住宅设计也有专门的设计规范,其中对住宅各个空间的面积都有明确的量化要求。这些量化要求是科学家根据人体工学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的,具备客观科学性和主观可行性。但是,在具体设计工作中,由于市场等多种原因,这种量化要求对设计工作的约束却常常大打折扣。
在住宅平面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注重对空间尺度的推敲与研究,将人们的生活起居习惯贯通于具体设计思维中,创造尺度合适的空间,使一套住宅具备起居、会客、学习、储藏等基本功能空间,各个空间尺度合理,使人居住其中既富于亲和力,又不显得空旷。
面积合理的住宅产品可以节约一定的投资,用于增加学习、教育、交通等其他领域的投资,使投资成分多元化,有益于推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发展。
此外,目前的建筑产品设计中,有层高增大的趋势。建筑净空的增加,不仅消耗建筑材料,而且,增加了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能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层高设计上,应该根据人体工学、不同地域人均高度、气候特点,适度控制。
3.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住宅舒适度
住宅是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人们每天在住宅中的时间约占全天时间的三分之二,住宅中的舒适度要求比其他场合更高,为满足住宅的舒适度要求,应提倡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如建筑节能技术、中水处理技术、分户采暖、太阳能技术、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等)。
一般来说,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会带来一定单方造价的提高,但是,并不意味着销售受阻,新材料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反倒可以促进销售。住宅消费是一种长期投资,和其他商品一样,消费者追求的是最佳性能与价格比和商品的耐用周期,在市场上,作为规划设计工作者,应该在这一方面加以引导,从而提高我国住宅建设的整体化水平。在住宅设计中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可以从资源消费的源头,对一些资源进行更加主观的保护,比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进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积极的作用。
4.创造设施齐全的住宅,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
住宅商品内的各种设施是住宅品质的体现之一,但高品质住宅不应以住宅内的设施高档化为标准。
不但在平面布置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住宅设施布置上,更应深入研究人们的生活习惯,进一步贯彻这一设计理念,努力提高住宅品质。比如厨房有流畅的操作流程、卫生间充分考虑生活习惯、各空间电气插座数量足够、位置合理等。这些看起来简单的问题,在设计与施工中却容易忽视,给使用者带来不适,从而降低住宅的品质。致使使用者重新改造,造成一些材料不必要的浪费。
5.提倡住宅中的建筑中水技术,有效节约水资源
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基本包括洗涤用水和冲洗用水两部分。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人们生活中的洗涤用水都直接排入污水管道,这种传统做法对水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已经与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发生冲突。
建筑中水技术就是将生活用水系统分成洗涤给水系统和冲洗给水系统两部分。洗涤用水使用后经管道排入污水处理设施中,经过沉淀、除色等技术工艺处理后,经加压送入专门的住宅冲洗给水系统,用于住宅便后冲洗,绿化用水等,使部分生活用水重复使用。
由于中水技术会增加一定的投资,很多开发企业缺乏自主意识,这就要求从规划和设计角度加以引导和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
6.提倡精装修住宅,降低住宅综合成本
现在市场上的商品住宅,大都采用毛坯交房的方式,许多消费者入住后都要进行二次装修,从墙面地面到卫生洁具、电气插座都要进行处理,造成许多材料和人工的无端浪费,由此产生的垃圾、噪音等也对环境形成一定污染。
目前商品住宅生产销售中的这一现象已引起有关专家的重视,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限制和禁止毛坯房上市,提倡销售精装修住宅。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省消费者的投资。设计人员也应为实现这一目标更加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