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四川传统城镇的人居环境

[复制链接]
maxdangan 发表于 2008-8-18 17: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四川省传统城镇人居环境的基本特征
  1.1 自然而生,整体而长
  在人民环境建设中总是把城镇环境乃至整个地域作为一个大系统结构来考虑,环境空间建设首先是肯定自然,采取依附自然,再现自然、顺其自然,因借自然、象天法地,师法自然等手法,在自然中确定自己适当的位置和形态。在思维方式上则以大观小,先大后小,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具有严格的认知秩序和相互依存关系。
  传统城镇的选址总是靠山近水,“喜地势宽平,局面阔大,前不破碎,坐的方正,枕山襟水或左山右水”。造成“城中有景,景中有城,人在其中”的美乐图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是传统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主张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建筑物修建忌擅动土方、砍伐林木,以免伤“地脉”,破“生气”。建筑作为吐纳自然的介质,使得城镇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场气惯通,浑然一体,环境中的树木、水体、花卉、建筑物等都被视为可借因子融入可居环境,既使主观空间环境呈现为可感知的形态,又使客观空间环境获得生气的贯注。四川传统城镇的民居平面与北方四合院有所不同,前店后居,临街通透,其余三面对外封闭对内开敞以网罗天地、化大为小,万物归一。
  传统城镇在总体布局时讲究关系,强调整一,但突出主体,追求秩序;注重形势,但先形后势,以势定形,形势结合。通过整体形势和内在秩序的确定来表达“意”的内涵,追求形外之意和势外之意。在构建人居环境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以情为主,巧妙地利用时间和空间的可感性,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在环境中设置所期待的意景,通过整体环境中景象的变化和转移,把人的运动纳入空间序列之中,形成由连续印象所带来的整体效果,以及由于印象的积累在思想感情上产生的强烈感染,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1.2 阴阳相生,中庸为和
  “和”是城镇环境中“阴阳”观念的集中反映,它反映了事物的动态功能关系,说明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和谐统一、和谐共存的关系。在处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时,不与自然抗争,而是“神人以和”,求其最大和谐。在空间环境建构中,强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形成阴阳相长,相互共存的二元共存空间,如虚、实空间共存,重视虚空间的作用,强调虚实相生的地图关系。空间的有界无限概念是“和”的又一表现,利用建筑物、树木、接口等围和的封闭与开敞、密实与疏漏,地势高低、背景与实景、渗透穿插的空间关系、功能路径与意境路径并用等手法造成形态、功能、尺度、距离的不定性,形成模糊空间。含蓄、内向的谦虚美也是中庸之道在城镇环境建设的重要表现,内向式的庭院常用影壁、屏风遮挡,空间的精彩之处常隐蔽于被半遮之处,忽隐忽现。街道多是结合地形曲折地伏,而在弯转之处目标消失,转而被其它景物代替,再一次转折之后,主景再次显现,悬念之后豁然开朗,使人呈处咫尺之地却有气象万千感。中庸之美还表现为在场地布置时“以无当有,留有余地”。
  受儒家“仁学”的影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提倡“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在城镇建筑布置中,房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物化,常在街巷口、公共建筑前、城镇出入口、河湖水阜处设置休憩、交往的人情空间,各院落之间紧临布置、互相渗套,相邻建筑不相互竞比,尊重对方“门面”,门不互对。传统城镇环境重视现世生活,一切构建活动都以人为重点,以人为空间尺度的衡量标准,划分和限定人居环境,使空间环境“亲切宜人”。
  2、传统城镇环境空间的构建方法
  2.1 街道空间亲切宜人,形态多样深涵浓厚的文化底蕴
  街道作为城镇流动空间,充分展示出当地的风土文化和不同的城镇景观。它以其曲折的线性形态将城镇内动与静、公与私、开放与封闭等空间联系起来,构成了交通、购物、休憩、交往、居住为一体的立体的富有人情味生活图景。街道空间常采用“引”、“诱”、“激”、“发”、“收”的构成手法,使街道空间呈现出连续性、完整性、多义性和功利性。街道的起始多以文态空间为标志,如在街道交叉点、空地、公共建筑前、城门口等节点上,一般都建有钟鼓楼、城鼓楼、牌坊、牌楼等,既强调了街道连续性又使街道在不同的时间段包容了不同的功能,体现了传统城镇街道的多义性,人们生活在接近人体尺度的街道空间,怡然自得。街道多以文物、历史名人、山水空间关系、奇花异木、方位或官衙命名,充满了浓厚的文化韵味。
  2.2 建筑群体布置关系为重,讲究礼制秩序
  传统城镇建筑群的布置讲究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建筑与景观之间的亲和对话关系,如建筑之间忌背从,忌道路直冲大门。天井建筑在四川有其特殊性,北方的四合院以获取日照为主,院落开阔,故称之为院;四川天井建筑则以通风为主,故称之为井,且无井不成屋,无庭不成居,有井才有“气”,有庭才有灵。天井建筑以天井为枢纽,轴线纵横交织,纵主横辅,主次分明,秩序井然,层次多变,节奏明快。
  3、传统城镇的构建经验
  四川省地形复杂,丘陵山地较多,城镇布置不及平原容易,但四川的匠师们精心设计,将不利因素转化为独具特色,为我们留下了如西沱、肖溪、上里、罗城、铁佛、黄龙溪、会理等一批异彩分呈的集镇。
  3.1 道路绿化布置
  传统城镇多坐落在依山临水、面向开阔、有田种粮、出入方便、避洪让滑的地域。形成有险可守、有路可走、低头能见流水耕地、出门能观景交流的空间秩序。道路交通的布置明显与平原地区不一样,穿行在连续的道路中能让人在时间的变化中充分了解和体味空间场所感。道路布置没有纵横轴线的人为格局,而是随地形条件的变化顺其自然,给建筑创造了丰富多变的时空效应。主次街道分级明确,主街道坡小,次街道坡大,过境交通多呈切线通过。绿化布置一般不设人工公园或绿化带,而是结合地形利用不可建地在自然绿化的基础上布置一些小景点,形成了“举目见山,抬头是树,低头听水,迈步临草”的立体绿色系统。
  3.2 传统城镇的山环境
  传统城镇的构建中,对地貌景观环境非常重视,把地形、地貌景观与城镇、建筑视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四川传统城镇构建的一条普遍性的经验。就山环境而言,首先要讲势,即山形的远景写意效果。山要有“龙脉”,龙脉要有主次。基本原则是“夹于山脉有川,夹于川有山脉;水流则山行,水合则山止”。根据龙脉的流行来寻求“生气”,充溢永驻之地。所以,水汇而龙止且生气不因风而散,此乃修建城镇和建筑的理想之地。对山形常以拟人化、拟物化的手法寄托人们的理想,使居住环境更洋溢生机和赋予文化感,这种对山环境的刻意追求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3.3 传统城镇的水环境
  在传统城镇的构建中,讲究“无水不建城、无山不成景”。首先建城要靠近河流,以便供求和运输,同时还要避免水害;临水还要位于河流的一侧,要山碧水环,左右盘旋形成曲折的入口以“无歪斜倾泄之患”。对不理想之地则“因自然之势,潴而蓄之;雍而积之;或防而障之;或引而通之”。其次是利用水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人有玩水、观水的天性,河、川、湖、池都能给人带来乐趣,“人生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运”,近水、亲水普遍成为建城、选址的重要原则。但若选址不当也能带来洪涝之灾,因此在传统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在宏观上选择有利位置的前题下采取“堵、疏、蓄、抬、架”的方法治之。
  4、未来城镇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一些观点
  4.1 人居环境构建的要求
  提供较好的吃、穿、住、行条件,维持人的基本生存;建造安定、安全、抗御自然和人为危害的安居环境;营造优美、祥和、充满文化氛围、使人心理和生理舒适的场所;塑造丰富、多姿,能激发心智,促进个体心智发育成长的住区;形成现有资源的可再生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的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强调要素间的“共构”,即山水环境与城镇、人与自然、地形气候与建筑的共生;环境容量与人需空间的共存;构成要素的整体有机发展、 邻里和睦同融; “阴阳合德”中和美、以形表意、借景抒情的公乐思想; 积淀人文精神、以象喻理, 取义其中的象征手法、继承历史文脉, 培风脉壮人文的共雅观念。
  4.2 充分尊重地方民族的审美心理
  在空间序列上要强调的空间层次和空间过程;在空间节奏上主张平缓、含蓄、流畅, 不追求大起大落, 乐而不狂, 平而不怨; 在审美意识上与四川人既悠然纤柔又豪爽直率相一致, 所以, 四川传统城镇和住宅, 既有可见小桥流水人家、私家天井花园, 又有开敞的空间格局与山水和谐的情趣。
  4.3 注重城镇历史文化环境的塑造
  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积淀物, 没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就没有特定的建筑。许多四川传统城镇在保持和发展地方历史文化, 塑造城镇文态环境方面创造了丰富的验。概括起来就着力于城镇的品格、性格和风格:
  品格———即充分的把握城镇主体民族文化的本质、变迁, 主体民族的习俗、习惯, 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 并将其溶入城镇的规划和建筑。如用重要的历史人物命名街道, 用重要历史文物命名街道或公共建筑。
  性格———即充分把握利用城镇的自然因素。
  风格———即反映主体民族审美理念的空间形态和特定的建筑语汇、建筑符号等。
  四川传统城镇人居环境的建设经验是四川人在千百年进程中对生活、文化、历史、环境与人的关系的总结, 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聪明而勤劳的四川人, 又为秀美的四川河山增添了绚丽的风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在线 ( 冀ICP备13013406号-2 )

GMT+8, 2025-1-11 00:23 , Processed in 0.0378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