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仿古建筑与西式建筑想到的

[复制链接]
kankna 发表于 2008-8-17 18: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摘要: 中国式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与我们自身的人文修养是有关的。
关键词: 仿古建筑 西式建筑
纵观现代都市,复古式的潮流,屡见不鲜,但是骨子里所体现,所孕育的真的是“古”,真的是中国吗?在这里我并不屏弃现代建筑思潮。
事实是我们这个曾经是最顽强地固守传统崇拜过去的民族现在已经变成了对历史遗产最为漠然的民族。或可称为群体。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地向着国际标准靠拢,而这个国际标准基本上就是美国的标准,什么ISO 几几什么的等等。这个转变是否过于迅速或过于轻松了呢?淮南之秸淮北为枳,从地势的高楼大厦到农村的“北京平”,古中国的庭园堂榭被西式的钢筋水泥横扫之后剩下了呆板和庸俗。我们整个建筑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生活习惯热情地皈依了西方皈依了美国归依了一切国际标准,却又皈依得不纯粹不彻底,像洋泾浜英语,像外国人学京剧。一眼望去,从外观到内里,我们这个曾是世界上最具风格的国度,现在泯于普通平庸半通不通的西方化之中的“中国古建筑”,这样缺少个性,这样缺少特点,更具体的是没了原有的个性,没了原有的特点,像庸俗的妇人一味追随他人的眼光,胡乱打扮,结果把自己打扮一个四不象,失去了天真率真的本来面目和沉静自信的眼光气度。这至少是美学上的一种损失,是建筑和谐的一个失调。
年纪太大了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不足以支持现有中国建筑生存与现代世界,但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否就已经那样毫无价值,那不值得留恋,只能像一个多病而讨厌的老人一样,默默地躺在角落里无人理睬?这个老人是风烛残年了,他还是那么自尊和矜持,对与受到的冷落并不抱怨。不过如果你能有暇坐到这个老人身边,耐心地静静和他攀谈,她也会和悦温厚地和你谈谈她的身世,讲讲过去的故事。你就会震惊与这个老人的睿智,她会向你展示一个浩瀚的世界,深不可测,你熟悉而又陌生,里面有另你目不暇接的智慧和优美。震惊之余你也许就理解了这个老人,并且从这个老人的气息之中感到一种血缘上的请近之感,对她的感情由隔膜讨厌一变而为尊敬和亲切,可能,你也会变成我这样的“复古者”。
对传统文化的痴迷并不会防碍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拥有,过去的世界再蔓延,也不会覆盖这个视野,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运。我们同样会为险峻天成,建造坚固雄伟,气势磅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嘉峪关,为造型简洁,古朴庄重,气势雄伟,作为我国楼阁式砖塔的典型的大雁塔,为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的应县木塔的中国古建筑中体现出来的优美旋律如醉如痴。
各种文化中的某些风格如果没有长期的熏陶培养,我们欣赏起来总有些疙疙瘩瘩,难一习惯。
位于东方的中国人书生来就善于对事物读宇宙作直觉顿悟式的理解,善于欣赏那种三维的,具有永恒而简明风格的美。而我们这些蛰居现代文明的人做了什么呢?又对我们的文明做过什么呢?
号召中国人:按照你的天性去思考,按照你具有这个古老文明的传承去创作吧!试着多了解你的祖宗,了解传统文化,也许你会发现一个更适合你的世界,一个值得你去珍惜的载体——中国式建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在线 ( 冀ICP备13013406号-2 )

GMT+8, 2025-1-10 18:01 , Processed in 0.0425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