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际工程的成本管理

[复制链接]
tuituita 发表于 2008-8-17 2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为一个国际承包商,完成建筑施工任务只是手段,目的是通过完成承揽的施工项目获取合法利润。因此,怎样控制好工程成本就成了为项目成败的关键。
    巴罗塔水电工程(c-03)是巴基斯坦嘎兹巴罗塔(gazi barotha)水电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发电厂房枢纽工程的土建施工及部分金属结构安装。该项目的业主是巴基斯坦水电开发总署(简称wapda),监理工程师是巴基斯坦水电咨询公司与美国harza公司、英国binni & partners公司组成的联营体(简称phc),项目管理使用fidic合同。
    发电厂房枢纽工程位于塔贝拉大坝下游63公里的印度河与哈洛河交汇处,主要工程量是:开挖2437万立方米,填方1543万立方米,混凝土84万立方米。施工总工期64个月,第一台机组于开工后第53个月发电。
    由于这个项目规模大,投入的资源多,因此成功地控制成本不但关系到项目本身的成败,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把成本控制列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还在合同谈判期间,我们就仿照意大利英波吉诺(impregilo)公司在二滩的做法,在工地组织机构中设计了一个成本控制中心,试图对工地的成本实施控制。
    成本控制的基本做法
    巴罗塔(c-03)工程成本控制的基本做法是:
    1.工程中标以后立即按照项目的组织机构设计和工程的实际构成,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现场的管理活动分解为若干个“成本元”。依据经验数据(参考国内预算定额)和实际市场价格,编制项目预算成本;
    2.项目开始实施以后,在工地设立成本控制办公室,对工地每天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每个月编制一份“成本控制报告”,将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进行对照,以及时发现成本变动情况;
    3.项目进展一年以后,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编制的预算成本进行调整,编制适合本工程的正式预算成本,在此基础上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
    4.其后,根据这个正式的预算成本对工地的管理进行监控。根据目标成本对项目经理的工作进行考核。
    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出,成本控制的工作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编制预算成本,即设立“参照系”;其二是对现场管理工作实施监控,不断将实际情况和“参照系”对照。前者实际是总部确定对项目考核依据的过程,后者实际是项目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
    以下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论述。
    预算成本和目标成本的编制
    水电工程的特点之一是“一次性”,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项目的“预算成本”都没有先例可循,必须独自编制。这就是进场初期只能有一个初步的预算,而在工程进行一段时间以后,要根据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对预算成本进行修订的原因。正如一面“哈哈镜”只能照出扭曲的形象一样,一个不正确的“参照系”不可能对管理工作提供正确指导。
    然而,重要的问题还不在此。重要的问题在于“参照系”中的成本怎样确定?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设备折旧。巴罗塔工程固定资产原值高达4370余万美元,而总工期只有64个月。固定资产究竟应该在工程中摊销多少?最初测算时,我们使用了有效利用小时折旧的办法,即,按照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耐用小时数和工程中预计的工作小时数来测算。结果是固定资产原值在合同工期中只能摊销约60%.这就意味着工程完工以后,会剩下近2000万美元设备残值待处理。如果按照这个目标来做,最终岂不是虚盈实亏吗?考虑到这个问题,在预算成本中增加了1000余万美元的“补充折旧”,使最终的设备残值降低至不到800万美元。当时的想法是,这个数额应该是处理这一批二手设备的“底线”。如果实际变卖的值高于这个数,将增加工程的盈利。最终进入预算成本的设备折旧是3660余万美元,占固定资产原值的84%,占工程直接成本的22.88%.
    与设备折旧相类似的还有一个资金占用问题。在预算中,我们列入了按比例返还总部的约1700万美元的费用,包括保函费、贷款利息和总部管理费用。约占工程直接成本的10%.
    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就是管理经济学的“长期成本决策”法,这里使用的成本,就是管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如果一项资源,既能用于本用途,又能用于其他用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如果用于甲用途就必须放弃其他其他用途),那么资源用于本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资源用于其他的、被放弃的用途时本来可以得到的净收入。
    设备折旧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设备期初和期末可变卖价值之差,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获取这笔资金的融资成本及投资回报。
    管理经济学引入“机会成本”的概念是源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标准是“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现值总和最大化”。这种决策思想要求企业不但要关注帐面上的收益,而且特别要关注帐面上没有、但却是可能或应该取得的收益。这种决策思想考虑了收益的“时间价值”、体现了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然而,按照这种办法作出的“预算成本”却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高于“投标报价”。巴罗塔项目按照上述预算编制办法作出的结果是,预算成本比合同价要高近2400万美元,几乎相当于合同价的10%.编制了一个“亏损预算”,“项目预计亏损2400万美元”,这显然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结论。
    可是,当我们懂得了管理经济学的理论以后,这个“让人无法接受的结论”就容易理解了:这里的“亏损”是相对于“经济利润”而言的。“经济利润”是管理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八与机会成本之差”。经济利润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配置较优;反之,则说明资源配置不合理。由此可知,这里的“负数”只是说明巴罗塔(c-03)工程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这是工程的特殊性和承包商自身的特殊性造成的),只是说明这些资源用于本用途和用于更能盈利的其他用途之间的收益差,和用“会计利润”反映的“亏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换句话说,这里的“负数”是企业为了获得这个工程带来的其他收益而付出的代价。
    按照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对于决策来说,资源配置不合理并不意味着一定不能接受。因为管理决策尽管要以利润多少为标准,但还必须兼顾其他目标,比如开拓市场的需要、企业取得某种资质的需要等,因此得到的往往不是最多的利润,而是满意的利润,即企业决策的目标不是最优解,而是满意解。
    由此可见,要运用管理经济学进行长期成本决策,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得“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的区别,实现观念上的转变。
    还有一个问题是:“预算成本”并不等于“目标成本”。预算成本只是反映了管理的条件,而目标成本则是规定了管理的要求。比如这个项目的预算成本是-2400万美元,但我们确定的目标成本是“项目持平”。也就是说,这个相对于“经济利润”的2400万美元缺口,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补回来。显然,如果这个目标成本实现了,就意味着在投标时放弃的一部分“经济利润”通过合同实施补回来了,也可以说是项目经理为公司盈利2400万美元。
    到此,我们就可以对上述“参照系”-目标成本的设定作出结论:
    1.项目中标以后应该立即按照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工程情况对boq表进行分解,编制初步的预算成本做为对项目管理监控的依据;
    2.作为一种长期成本决策,预算成本应该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理论编制。即,进入预算的成本应该是“机会成本”,最终的结果是“经济利润”;
    3.工程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预算成本进行修订,制定该项目最终的预算成本;
    4.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利润会是负数,这是因为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在投标报价时实现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现值最大化的目标;
    5.依据预算成本确定最终的目标成本,确定目标成本的原则应该是:正确分析项目执行阶段的实际可能性,在履约过程中,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尽量实现“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现值最大化”的目标。
    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如前所述,巴罗塔(c-03)工程的现场成本管理是由成本控制办公室主持的。这个办公室的工作应该说是很有成效。三年中,每个月的成本控制报告能够准确的反映工地所有活动的实际成本状况,如果需要,成本控制办公室甚至可以立即提供某一个时刻、某一个部位的成本状况。
    问题在于,这样宝贵的资料应该怎样开发利用?这个问题在巴罗塔(c-03)工程中并没有真正解决。
    事实上,这些资料的作用有近期和远期两个方面。远期可以作为企业数据库的内容,用于企业定额的制定,成为投标报价的基础资料;近期可以用于指导工地现场管理,既包括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监控和改进,也包括对索赔、变更等合同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以下只对其近期作用作一些分析。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例子。以下是成本控制办公室提供的1997年11月-1998年12月,巴罗塔(c03)工程尾水渠大量大挖的月产量和平均成本的对照表:
    根据这个表中的资料,我们可以做一个以产量为x轴,以平均成本为y轴的坐标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月产量50万方以下和以上,资源配置显然有比较大的变化;
    第二,在坐标图中50万方这个点的两侧,折线有着大致相同的趋势。
    我们可以分别划出他们的趋势线:
    从以下两个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起初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月产量在40万方左右和月产量在70万方左右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分别为每方1.2美元和每方1.02美元,之后,随着产量的继续上升,平均成本也开始增加。
    这种现象反映了一种普遍的规律,管理经济学已经做出了科学的总结:“起初平均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投入要素的效率逐渐得到发挥而不断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边际报酬递减法则显著地起作用,平均变动成本会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显然,如果我们上面做的这项工作放在1997年的12月份去做,也就是说,在1997年11月完成55.5万方以后,立即依据当月成本控制资料(剔除一些偶然因素)作出上述判断,后面的开挖施工就会进入“自觉”的境地。成本控制工作对现场施工的指导作用就能真正发挥出来。
    参照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巴罗塔建立的成本控制系统至少可以完成以下的工作:
    1.对施工期中每年的成本情况作出预测。
    如前所述,预算成本已经对整个施工期的成本情况作出了预测。但是,水电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其不均衡性。每年完成的工程项目和工程量都不相同,应该按照施工计划将预算成本进一步分解为分年度的预算成本。
    这样做能够使管理活动始终处于“自觉”的状态,特别是有利于资金管理,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资金的投入。水电施工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多,产出少,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承包商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去补充资金缺口。比较准确地预测资金需求和比较准确地判断“盈亏平衡点”,可以使本部有充分的准备,防止因为承包商自身的原因造成工程的延误。
    2.为承包商索赔提供依据。
    fidic的基本原则是:合同以招标文件中给出的约束条件为前提,非承包商原因造成的约束条件的任何改变,都构成工程变更或承包商索赔的依据。例如,fidic合同第44.1条规定,如果由于:
    a) 额外的或附加的工作的数量和性质,或
    b) 在合同条件中所规定的任何延误原因,或
    c) 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或
    d) 由业主造成的任何延误、干扰、阻碍,或
    e) 可能出现的,但不是承包商的过失或违约或应由他负责的其他特殊情况,
    使承包商有理由延期完成工程或任何区段或它们的部分,工程师应在同业主商议之后决定竣工期限的延长量,并相应地通知承包商,向业主提交一份副本。
    这项规定对于保护承包商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在实际执行中,“延长量”一般比较容易确定,但与这个“延长量”相对应的“价值”却常常成为承包商和业主之间争议的焦点。准确而又详尽的成本控制资料将为承包商的索赔提供有力的证据和方便的计算依据。
    3.对资源配置作出预测前面已经说到,运用边际收益递减法则可以预测平均成本最低的开挖产量。所谓边际收益递减法则是指:“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量以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这个法则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并不是任何投入都可以带来最大的收益,也不是投入越多收益就越大。生产中的各种投入要素必须始终保持合理的比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个法则,对施工活动的资源配置作出正确的决策,使各种产量下的成本始终保持最低。
    4.指导月施工计划的编制。
    严格按照计划施工是合同的要求。总的施工计划在投标时就已经确定,中标以后重新编制并报经工程师批准,这是不可以任意改变的。但为保证总进度计划而编制的月计划则是可以由承包商自己控制的。
    在这个过程中,成本控制系统至少可以发挥这样两个作用:第一是帮助确定计划编制的原则——关键线路上的施工项目应该贯彻“进度优先”的原则,即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非关键线路上的项目则应该贯彻“成本优先”的原则,即在保证成本最低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产量。
    第二是帮助确定施工项目的组合,即在满足总产量要求的前提下,各个作业面的产量分别是多少才能够使总成本最低?仍以开挖工程为例。巴罗塔工程2477万立方米的总开挖量分布在:厂房、堤坝、溢洪道、进水口、开关站、底坎、尾水渠等部位。开挖工程大部分都不在关键线路上。尤其是开挖量达1655万余方的尾水渠,施工期几乎贯串整个合同工期,是调节开挖产量的最好的部位。由此,我们就可以参照管理经济学中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原理,将每个月的开挖量在不同的部位进行分配,实现成本最低的目标。
    综上所述,巴罗塔工程建立的成本控制系统是将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水电施工管理的这一次有益探索,成本控制系统搜集的大量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宝贵财富。管理系统不 信息处理系统,开发信息资源,挖掘数据潜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遗憾的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巴罗塔(c-03)工程本身并没有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结束本文之前,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
    第一,管理经济学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不是要用机械的、复杂的数学运算取代活跃的、随机的管理工作。事实上,任何高明的方法都不可能对日常管理决策作出“精确”的判断和预测,尤其是水电施工,它所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复杂现场情况。即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剔除一些偶发因素,要作出精确的计算仍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这里“精确”只是相对于单纯凭经验、“拍脑袋”决策而言,是对于决策手段的一种补充。
    第二,电脑的普及为在施工管理中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可能。成本控制系统实际是工地管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一部分,是这个“有机体”中的“神经系统”。现代管理决策本质上就是“人脑+电脑”工作过程,人脑重在管理创新,电脑重在管理效率。事实上,一些常用的管理软件已经将管理经济学的方法程序化了,复杂的数学运算和绘图工作在轻松点击鼠标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在线 ( 冀ICP备13013406号-2 )

GMT+8, 2025-1-11 04:22 , Processed in 0.0411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