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上海水景住宅要生态

[复制链接]
摸索里泥 发表于 2008-8-18 00: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项祖荃(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现代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
  “生态型水景住宅”有特定含义对生态型住宅的认识,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它的设计原则包括:
  1.生态化原则,即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
  2.“以人为本”。追求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3.因地制宜,绝不照搬盲从。
  4.强调“整体设计”。生态型住宅的评价主要分为六个方面:小区环境规划设计、建筑节能、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废弃物管理与收集系统。
  汪维(上海市绿色建筑促进学会秘书长、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水景住宅”的不同形态目前的市场中,大面积亲水住宅并不多,多数是以一些水景小品作为住宅楼盘的点缀!这类楼盘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水景住宅,所谓的水景以各类喷泉为主,或者有水瀑布、溪流或小水池,通常只是起到点缀作用。有的所谓自然水景住宅,附近(靠近水域500米以内)有着天然水系,业主走出小区不远处就可到了水畔,或者在小区内登高远眺,便有水景映入眼帘。有的人工水景住宅并未真正自然临水,而是通过在小区内兴建较大面积的水景,使水景成为小区配套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此类楼盘规模较大,建筑密度较低,配套设施齐全,水景布置以“面”为主,“点”、“线”结合。“面”是人工湖泊、水池或水景广场,“点”是喷泉,“线”是瀑布或小溪。
  韩继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
  水景住宅按水源有不同分类目前水景设计大致有三种类型:
  自然水景充分利用项目地块周边的自然江、河、湖泊的水景资源,进行规划布局,以使更多的住户能观赏到水景,如黄浦江、苏州河、淀山湖等沿线的众多楼盘,甚至有的楼盘为了观赏自然水景而不惜牺牲朝向,如世贸滨江花园,为观赏浦江水景,7幢超高层波浪形一字排开,一律朝西。
  人工水景在小区内开挖各类人工水景,将无水之地创造出特定的水景效果。水景规模有大有小,有的以水景为主体,如盛大花园、上海康城、世贸湖滨花园等;有的以水景为点缀,如上海壹街区、金桥爱建园等。
  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水景将周边自然水景引入小区,与小区开挖的人工水体贯通,形成活水,使其更有天然之趣。这类混合水景如今在上海也已越来越多,成为水景住宅的又一发展趋势。如云间水庄、西郊庄园、九州大唐花园等。
  朱祥明(上海市园林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何为好的水景住宅当水景已成为住宅中的一个基本元素之时,水景所发挥的效用也就不同。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水景住宅:可以提高住宅的品质,丰富空间环境,增强居住的舒适感;利于净化空气,改善区内小气候;水景除了观赏性外,还可使业主参与其中,营造回归自然的氛围,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沈克乔(上海市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副会长、秘书长)
  “水景住宅”的形势看好据调查,上海正在开发的1000多个住宅楼盘中,沿江河而建的亲水楼盘有近160个,以人造水系打造的水景住宅近280个,另有200余个楼盘不同程度“有水流淌”。开发商热衷于水景住宅开发,无疑基于上海水景住宅的良好市场需求。调查显示,高达75.6%的受访者认为“水景能提高居住品质”,87%受访者还认为“水景是高尚住宅的必备条件之一”。伴随黄浦江苏州河日显旖旎,市中心水景绿地不断诞生,上海人心中的亲水之情正日渐高涨。已有43.6%的受访者表示,如果遇到景观与朝向不能兼得,会先考虑水景景观因素。
  吴之光(上海市建筑学会秘书长、上海市政建设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
  水景住宅值得推广我们对山水的理解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人过去讲风水,风水就是搞规划,选址。不要把水看成仅仅是一种美,水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改善城市的小气候。上海空气质量还不够好,浮尘物多,靠种树蒸发水分,调整空气湿度,不如水面直接蒸发来得更直接。另外,在上海这样的水质型缺水城市搞水景住宅,会不会浪费了水资源?我认为搞山水是一个经济行为,不是搞社会福利,肯定要考虑经济和技术问题。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一盆水可以来回用,不会浪费。景观设计应该有山有树有水有花有草。可以采取措施节水,如把中水蓄到水池里,然后再去浇树。目前有一种循环净化技术36小时循环一次,然后再加氧,一池子水循环利用,能放上一年半载,只要补充一点蒸发的水就够了。总之,水景可以搞,但如何搞好,我们应该多花点心事。
  王世慰(现代环境装饰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水景住宅常见的败笔由于专业不同,目前景观或园林的水景设计,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不太考虑水质治理问题,因此,设计与治理很少同步考虑。但由于一般景观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池、人工塘等)没有按自然水理设计,大多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几无自净能力,且其内部结构不合理,加上外来物质的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水体变得混浊不堪,甚至发臭、发黑,严重影响水体美观。
  黄一如(同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导)
  开发水景住宅要谨慎开发商做水景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水景如果要做好,造价相对较高,这就有一个成本的负担,而最终也只有转嫁给消费者,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楼盘的销售;其次,后期的管理负担,如果处理不好,水景将会成为物业管理最大的一个包袱,业主能否接受巨额水电费和维护费的支出。最后,环境整治的负担,水景尽管会给业主带来乐趣,处理不好成了臭水沟会孳生蚊虫。因此,开发商不能片面地认为有水就有景,应该抱以一种很谨慎的态度。
  来增祥(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开发水景住宅要因地制宜水景住宅既然已被开发商和消费者共同看好,是否意味着水景住宅将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流呢?其实不然,从总体上看,水景住宅开发的市场前景除了取决“水”的含金量外,由水带来的附加费用也影响着其市场前景。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水景住宅来说,市场前景是不同的。
  众所周知,在住宅开发中营造水景,有调剂景观、营造小气候的作用,是形成社区建筑景观的一种表现手段。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来看,不少城市正缺水。据了解,我国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有110座城市受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威胁,年缺水量高达60亿立方米,节约用水迫在眉睫。所以最后,我也想提醒房地产开发商:有条件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挥水资源的优势,顺天然之理,应自然之规,仿效自然之功力,充分利用天然的水系湖泊,营造天人合一的“水景住宅”。缺水及气候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大可不必发扬“人定胜天”的精神而造景,破坏我们的生存空间!
  江霜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人工水景最大问题是净化维护俗话说,“流水不腐”,即是指自然活水的自净能力。而人工水景,尤其是封底的全封闭水景,则显然成了一潭死水,极易水质恶化,甚至散发异味。如何以恰当的、既有效又经济的方式进行长效维护,实乃为水景住宅的关键。不然便会产生后患,与初衷背道而驰。
  纵观当今的水景住宅水体维护方式,往往各有利弊,但不外乎以下5种:人工维护、机械维护、活水维护、消毒药剂维护、水体生物链自净维护。上述5类维护净化方式,各有其不同的适用性,不同的净化效果,不同的维护成本。开发商应根据项目地块的具体的自然条件、市场定位、物业类型、水景风格、水体大小以及成本核算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酌情而定。或确定其一,或综合运用。
  张炯(交通大学建筑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小环境要尊重并利用大环境在建水景住宅时,如何在充分尊重周边已经形成的城市空间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营造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是小区设计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漕河景苑小区,南面是漕河泾,河道宽24米。在河道南面已有上百米高的32层建筑。如果河道北面再建密集的高层住宅,河道就可能变成小沟。开发商在建该项目时,选择了从河边往北退15-18米,并将临河的建筑改为仅有10米高的联体别墅。这样一来,在漕河泾北面形成了开阔的自然斜坡,弥补了河道南岸高楼林立对河道环境的压抑,改善和保护了城市河道附近的地域性自然环境。
  蔡镇钰(国家设计大师、现代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
  把握潮流与趋势,专业化设计开发水景住宅开发水景住宅要从技术、策划等方面强调它的专业化。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少借助人工的力量,更多的是给水景住宅创造一种生态环境。我国现在借助水泵、电力比较多,而国外更多的是利用自然能源,比如太阳能等。
  另外从方案来看,与前两年相比,我国的水景住宅的品质确实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前期水景的开发、策划上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专业角度来看,亲水的规划设计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种专业化很强的设计模式,很多楼盘都请有经验的景观设计单位在前期共同策划,后由开发商具体实施。
  我国的水景住宅开发,从设计角度来看,有三个方面的趋势:在自然水景的开发上,临湖的设计特别重视水景空间的开发;另外,开发商对水景的开发已经从“观景”向“用景”转变,给居住者的日常休闲带来很多便利,强调居住者与水环境的融合和参与性;第三个方面是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就是从“人造水景”向“亲自然水景”转变。在亲水设施上,现在的设计在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对于水环境的开发,开发商强调户户见水,并发掘当地的文化传统特色,将文化和景观融为一体;配套上,强调商业和娱乐多元化结合。最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水景楼盘依托城市护城河,突出水景的同时,也为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甚至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陈予群(上海国际城市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
  开发生态型水景住宅要有人文时空和国际视野由水埠发展演变而来的上海,黄浦江和苏州河展示着都市水文化,而纵横交错的江南水网则演绎出田园水文化的旋律,它们共同组成上海自然水景住宅的两大板块。好的仿生水景的亲和力不比自然水景差,象长风公园、虹口公园的湖水都是“死水”,却同样清澈美丽,只要它水面宽、水体深、无污染源、管理好,完全能将水质处理好、水景建设好,小区内人工水景的建设可以借鉴旅游景点的做法。目前国内的水景住宅建设有的已经和国际接轨,有的则整体性考虑不够,往往只注重围墙以内的水体景致,设计水景比较孤立。应该借鉴国外的水景设计的形态,不仅要注重水体本身,还要考虑到如何使水景与小区甚至以外的城市景观整体协调,包括与城市街道的相连、商务功能的贯通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在线 ( 冀ICP备13013406号-2 )

GMT+8, 2025-1-11 07:03 , Processed in 0.0340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