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建筑配角的独特作用与意蕴之美

[复制链接]
enchina 发表于 2008-8-19 22: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建筑配角在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筑配角即我们说的小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形态和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缺少。例如:亭、牌楼、华表、狮子、影壁等等(图1略),它们整个建筑体系中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大家熟悉的天安门是明清两代都城北京城内皇城的大门,九开间的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城台之上,它的形体已经够宏伟的了,但是还不够,在这座城门楼前又挖了一条金水河,金水河的前后,两边又各放了两个石雕狮子,在城楼的前后更立着四根华表。正是这高耸的华表、威武的狮子增添了这座皇城大门的气势。
  二、中国传统建筑配角表现的美学思想
  1、以乐承礼,礼乐合一的儒家美学思想
  晋商多重儒学,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儒贾相同"是大部分晋商谋生的思想观念,他们的言与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儒学的约束和支配,其中儒学中有关"礼"、"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渗入到建筑领域。
  《乐记》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儒家美学最重人伦教化,强调礼、仁、乐及礼乐中和,将古礼之祀神变为了祀人,主张依礼治国,重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倡导依顺天地阴阳秩序。从建筑体系看,它也强调主、次的等级秩序。
  这种礼乐合一的审美思想在建筑体系中影响深刻,强调主次搭配,使配角"在他们的地位上"大显神通。重点体现了儒家中庸思想的审美精神。北京的景山的五座亭子就体现了儒家"礼"、"乐"的思想。景山在紫禁城神武门北,是一座人工堆筑的土山,它的主峰恰好坐落在北京内城中心,因为宫城的存在,景山上空荡荡的肯定是大煞风景。对于宫城来说,它毕竟是配角,《尚书》云:"王者来绍上帝,王自服于土中(土中乃地之中心)".所谓"天常乱于上,地理易于下,人道悖于中,则国不为中国矣".历朝国都大多被视作"土中",而中国建筑体系又无不在布局安排上追求主次搭配的效果,于是规划者选择了亭。在亭的布局上,为了避免"亭"这种形体不大、性格蹦蹦跳跳不够严肃的角色,在亭的位置安排和体量设计上使用了全部可能的招数。主亭万春亭尺度巨大,正方形平面,形制是亭中罕见的尊贵,四角攒尖顶采用了三重檐,上覆最高等级的黄琉璃瓦,加翡翠绿瓦剪边;从上至下,三重檐下分别施用单昂五踩、重昂五踩和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五座亭子不是僵硬的排成一条东西直线,而成微微向前围和的向心弧形,配合山势,像伸张的双臂拥抱着紫禁城,十分吻合它屏卫身份。在立体轮廓上,四个亭两两配对,依次降低、缩小,端正的簇拥着万春亭。端庄中又活变,丰美中有气概,恰如其分的体现了角色的定位。这五座亭子虽然没有宫城那样引人注目,毕竟它们只是配角,但是正是它们很好的做好配角的身份,才使紫禁城轴线南北的建筑脉络联系起来。是古人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解说足以道出景山五亭在整个紫禁城建筑体系中的礼乐合一的审美取向。(图2略)
  2、"天人合一"的道家美学思想
  由于儒道互补是中国历史传统所经历的美的历程。中国古建筑中的配角也体现了道家美学观念。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曾说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观成为古人建筑思维意上的一种共识,是伴随着"天人合一"思想自身发展和成熟而实现的,而它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统摄作用,则往往是借助于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官方及民间思想主潮来实施的:不管是追求"人合于天"的境界,还是企盼"天合于人"的理想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合".说到底:道家"天人合一"关念正是中国古代人对建筑文化进行美学观的一种审美精神。
  我国传统的建筑体系和建筑配角的关系刚好体现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从为和"的美学思想,"道"的自我分化产生了"一"即整个大的建筑体系,整个建筑体系是由主体建筑和建筑配角(如影壁、石雕、牌楼、华表等)组成的,即"一"生"二",从而衍生出整个建筑体系,而主体建筑和建筑配角都合于"天"(即自然)之中。其间体现着强烈的合一的审美思想。(图3略)中国传统建筑配角的营造同样是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为依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与自然亲和与自然共生的思想也贯彻始终。在小品建筑中,融合了更多的自然景观元素,用抽象和象征的手法,不仅小品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更重要的是促使整个建筑体系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3、只可意悟,追求意境的禅宗美学思想
  禅宗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从禅宗的观点看来,世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就为建筑配角有限的空间和地位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打破了小与大的根本界限。"芥子是心,须弥是万卷。纳之于心,何所不可"?配角虽小,同样可以为整个建筑体系创造不凡的意蕴。以传统建筑体系中最为常见的影壁为例。影壁是设立在一组建筑院落大门里面或者外面的一堵墙壁,它面对大门,起到屏障的作用,又称为照壁或照墙。古时院落建筑分为院内与院外,为了保持内建筑环境的安静与私密性,院内需隐,院外需避,院内外之间隔一道小墙即能达到隐蔽的效果。
  北京紫禁城内的宁寿宫是一组有相当规模的宫殿建筑群,是清代乾隆皇帝准备在他退位当太上皇时居住和使用的,所以布置上很注意要显出皇家建筑的气魄。它的入口对着黄极门立着一座很长的影壁,上面有九条用琉璃烧制的巨龙,即有名的九龙壁。(图4略)这条影壁就使人们还没有进入到整个建筑,就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组建筑的气势,所谓影壁虽小,意境深远,与大门组成了十分有气势的建筑群入口,更加突显出了这座皇家建筑的规模和气魄。不仅影壁,我国古建筑群中常见的华表,狮子等小品建筑都起到这种作用。如天安门前后的华表,天安门前金水桥左右的两只石狮,同样也起到增添整个建筑气势和意蕴的作用。
  中国传统建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建筑配角也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形态和丰富的内涵。这些建筑配角虽小,但在巧者手里却让人耳目一新,以小材而充大用,表现出中国古代哲匠对建筑配角的珍惜和善用,紧紧抓住它们的配角身份,赋之以重任,又决不让它们喧宾夺主。它们同样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这些建筑的"身外之物",让建筑环境、意境,由此流露出,成为建筑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在线 ( 冀ICP备13013406号-2 )

GMT+8, 2024-12-29 19:15 , Processed in 0.0310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