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任务与方法

[复制链接]
naixiangpig 发表于 2008-8-18 01: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
    为了发挥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职能,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就必须讲求质量,才能提供对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要提高成本核算质量,除了建立合理、可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遵循成本核算的原则。概括起来一般有下列几条
    1.确认原则
    是指对各项经济业务中发生的成本,都必须按一定的标准和范围加以认定和记录。只要是为了经营目的所发生的或预期要发生的,并要求得以补偿的一切支出,都应作为成本来加以确认。正确的成本确认往往与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范围和时期相联系,并必须按一定的确认标准来进行。这种确认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侧重定量,但也会随着经济条件和管理要求的发展而变化。在成本核算中,往往要进行再确认,甚至是多次确认。如确认是否属于成本,是否属于特定核算对象的成本 (如临时设施先算搭建成本,使用后算摊销费)以及是否属于核算当期成本等。
    2.分期核算原则
    施工生产是川流不息的,企业 (项目)为了取得一定时期的施工项目成本,就必须将施工生产活动划分若干时期。并分期计算各期项目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应与会计核算的分期相一致,这样便于财务成果的确定。《企业会计准则》第51条指出:"成本计算一般应当按月进行",这就明确了成本分期核算的基本原则。但要指出,成本的分期核算,与项目成本计算期不能混为一谈。不论生产情况如何,成本核算工作,包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都必须按月进行。至于已完施工项目成本的结算,可以是定期的,按月结转,也可以是不定期的,等到工程竣工后一次结转。
    3.相关性原则
    也称 "决策有用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I1条指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成本核算要为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目的服务,成本核算不只是简单的计算问题,要与管理融于一体,算为管用。所以,在具体成本核算方法、程序和标准的选择上,在成本核算对象和范围的确定上,应与施工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特性相结合,并与企业 (项目)一定时期的成本管理水平相适应。正确地核算出符合项目管理目标的成本数据和指标,真正使项目成本核算成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无管理目标,成本核算是盲目和无益的,无决策作用的成本信息是没有价值的。
    4.一贯性原则
    这是指企业(项目)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应前后一致。《企业会计准则》第51条指出:"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类型和成本管理的要求自行确定成本计算方法。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各期成本核算资料口径统一,前后连贯,相互可比。成本核算办法的一贯性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如耗用材料的计价方法,折旧的计提方法,施工间接费的分配方法,未完施工的计价方法等。坚持一贯性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如确有必要变更,要有充分的理由对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改变的必要性作出解释,并说明这种改变对成本信息的影响。如果随意变动成本核算方法,并不加以说明,则有对成本、利润指标、盈亏状况弄虚作假的嫌疑。
    与可比性原则不同的是: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项目)尽可能使用统一的成本核算、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以便横向比较。而一贯性原则则要求同一成本核算单位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成本核算、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以便于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
    5.实际成本核算原则
    这是指企业(项目)核算要采用实际成本计价。《企业会计准则》第52条指出,"企业应当按实际发生额核算费用和成本。采用定额成本或者计划成本方法的,应当合理计算成本差异,月终编制会计报表时,调整为实际成本".即必须根据计算期内实际产量(已完工程量)以及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实际成本。
    6.及时性原则
    指企业(项目)成本的核算,结转和成本信息的提供应当在要求时期内完成。要指出的是,成本核算及时性原则,并非越快越好,而是要求成本核算和成本信息的提供,以确保真实为前提,在规定时期内核算完成,在成本信息尚未失去时效情况下适时提供,确保不影响企业 (项目)其他环节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
    7.配比原则
    是指营业收入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为取得本期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应与本期实现的收入在同一时期内确认入帐,不得脱节,也不得提前或延后。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项目经营成果。
    8.权责发生制原则
    这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极责发生制原则主要从时间选择上确定成本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支出和收益。根据权贡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成本状况和经营成果。
    9.谨慎原则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成本、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 (项目)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此,《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提取坏帐准备、加速折旧法等,就体现了谨慎原则的要求。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界限,以正确地计算当期损益。所谓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如支付工资、水电费支出等。所谓资本性支出是指不仅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同时该项支出的发生有助于以后会计期间的支出,如购建固定资产支出。
    11.重要性原则
    是指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业务内容,应作为核算的重点,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的经济业务内容,可以相对从简处理,不要事无巨细,均作详细核算。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成本核算在全面的基础上保证重点,有助于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达到事半功倍,简化核算,节约人力、财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2.明晰性原则
    是指项目成本记录必须直观、清晰、简明、可控、便于理解和利用。使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了解成本信息的内涵,弄懂成本信息的内容,便于信息利用,有效地控制本项目的成本费用。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任务和要求
    (一)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任务
    鉴于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所处的重要地位,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应完成以下基本任务;
    (1)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工程预算定额和企业施工预算,成本计划的有关规定,控制费用,促使项目合理,节约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先决前提和首要任务。
    (2)正确及时地核算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这是项目成本核算的主体和中心任务。
    (3)反映和监督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为项目成本预测,为参与项目施工生产、技术和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成本报告和有关资料,促进项目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根本目的。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要求
    为了圆满地达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和核算目的,正确及时地核算施工项目成本,提供对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在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中要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1.划清成本、费用支出和非成本、费用支出界限
    这是指划清不同性质的支出,即划清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与其他支出,营业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这个界限,也就是成本开支范围的界限。企业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在本期内发生的各项支出,根据配比原则,应全部作为本期的成本或费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一定时期内不会虚增或少记成本或费用。至于企业的营业外支出,是与企业施工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所以不能构成工程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54条指出:"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所以如误将营业外收支作为营业收支处理,就会虚增或少记企业营业 (工程)成本或费用。
    为此,施工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不得列入成杰、费用的支出见第一章第一节。
    由此可见,划清不同性质的支出是正确计算施工项目成本的前提条件。
    2.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
    这是指对允许列入成木、费用开支范围的费用支出,在核算上应划清的几个界限。
    (1)划清施工项目工程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施工项目成本相当于工业产品的制造成本或营业成本。财务制度规定:为工程施工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直接计入工程成本。为工程施工而发生的各项施工间接费 (间接成本)分配计入工程成本。同时又规定: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见期间费用与施工生产经营没有直接联系,费用的发生基本不受业务量增减所影响。在"制造成本法"下,它不是施工项目成本的一部分。所以正确划清两者的界限,是确保项目成本核算正确的重要条件。
    (2)划清本期工程成本与下期工程成本的界限
    根据分期成本核算的原则,成本核算要划分本期工程成本和下期工程成本。前者是指应由本期工程负担的生产耗费,不论其收付发生是否在本期,应全部计入本期的工程成本之中;后者是指不应由本期工程负担的生产耗费,不论其是否在本期内收付(发生),均不能计入本期工程成本。划清两者的界限,对于正确计算本期工程成本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上就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具体化,因此要正确核算各期的待摊费用和予提费用。
    (3)划清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成本界限
    是指要求各个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不得"张冠李戴",互相混淆,否则就会失去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意义,造成成本不实,歪曲成本信息,引起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4)划清未完工程成本与已完工程成本的界限
    施工项目成本的真实程度取决于未完施工和已完工程成本界限的正确划分,以及未完施工和已完施工成本计算方法的正确度,按月结算方式下的期末未完施工,要求项目在期末应对未完施工进行盘点,按照预算定额规定的工序,折合成已完分部分项工程蔓。再按照未完施工成本计算公式计算未完分部分项工程成本。
    竣工后一次结算方式下的期末未完施工成本,就是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明细帐所反映的自开工起至期末止发生的工程累计成本。
    本期已完工程实际成本根据期初未完施工成本,本期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和期末未完施工成本进行计算。采取竣工后一次结算的工程,其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就是该工程自开工起至期末止研发生的工程累计成本。
    上述几个成本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实际上也是成本计算过程。只有划分清楚成本的界限,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才能正确。这些费用划分得是否正确,是检查评价项目成本核算是否遵循基本核算原则的重要标志。但应该指出,不能将成本费用界限划分的做法过于绝对化,因为有些费用的分配方法具有一定的假定性。成本费用界限划分只能做到相对正确,片面地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追求成本划分的绝对精确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
    3.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1)建立各种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索赔制度。
    (2)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和工程量统计制度。
    (3)制订或修订工时、材料、费用等各项内部消耗定额以及材料、结构件、作业、劳务的内部结算指导价。
    (4)完善各种计量检测设施,严格计量检验制度,使项目成本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4.项目成本核算必须有帐有据
    成本核算中要运用大量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的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及时;一定要以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同时,还要根据内部管理和编制报表的需要,按照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费用项目进行分类、归集,因此要设置必要的生产费用帐册、正式成本帐,进行登记,并增设必要的成本辅助台帐。
    三、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内部条件
    施工项目管理是带动施工企业整个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也就是说,就项目管理抓项目管理,往往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只有依靠整个企业的力量与智慧,通过深化改革,转变机制,使企业的运行机制适应项目管理,才有可能为项目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育和发展的内部条件。同时,施工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同样会为项目成本核算营造了适宜的条件。根据 "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原则,发挥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
    (一)企业管理体制的系统矩阵制改革
    项目管理的开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内部具有反应灵敏、综合协调的管理体制相适应。在系统矩阵式管理体制中,各职能部门机构按 "强相关、'满负荷、少而精、高效率"原则设置,形成具有自我计划、实施、协调能力的新型机构。企业领导层,不再以分管若干部门为分工形式,而代之以每人主管一个系统的新形式,每名成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决策权与指挥权。企业领导成员分别主管的五大系统为:经营管理系统,生产监控系统,经济核算系统,技术管理系统,人事保障系统。公司经理负责各系统的总成协调。根据项目是工程承包合同的履约实体的特点,企业按 "充分、适度、到位"原则对项目经理授权,保证其履行项目管理责任,并对最终产品和建设单位负责,并产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实施对项目管理的管理时,不干预、不妨碍项目经理部的具体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即"参与不干预,管理不代理".同时发挥好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服务的职责。
    (二)管理层与作业层分开的管理模式
    管理层与作业层的分开,从根本上说,是去除两者相互之间的行政性隶属关系,通过"外科手术"式的改革措施,形成两个相互独立、具备各自运行体系的利益主体。为此,两层分开的标志应界定在管理层与作业层各自建立和形成完整的经济核算体系,以核算分开来保证建制分开、经济分开、业务分开。这种分离,可以防止实践中的形式主义。
    两层分开后,管理层将以组织"实施项目为主要工作内容并建立起针对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和以效益承包核算为主体的核算体系。作业层将以组织指挥生产班组的施工作业为主要工作内容并建立起针对劳务、机务、服务等核算为主体的核算体系。
    实行项目管理与作业队伍管理分开核算,分别运行,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管理重心下沉到项目,管理职权到项目、管理责任下项目、核算单位在项目、实绩考核看项目。因而也极有助于把项目经理部建成责、杈、利、能全面到位配套,真正名符其实代表企业直接对建设单位负责的履约主体和管理实体。
    (三)企业内部市场的建设
    项目管理的产生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市场发育与完善,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存在。项目管理一方面需要面向广阔的社会大市场,另一方面也必须依托于企业内部市场机制。因此重视建设企业内部市场,是发展项目管理的重要前提。
    1.劳务市场
    企业内部劳务市场是由外来劳务和自有劳务两种来源构成的双元化市场模式。
    外来劳务和自有劳务进入企业内部市场,除资质审查外,都应经过招标竞争、签署合同、过程管理、费用结算等环节管理。过程管理中应建立以考核验收单 (工期、质量、安全、场容管理)为主体的原始凭证流转制度。考核验收单由项目经济员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签发后交施工,回收后考核、核实当月完成实物量。据以计算人工成本。
    项目成本员,根据项目负责预算的经济员提供的"包清工工程款月度汇总表"作为预提 "结算"包清工成本依据,据以入帐。对包清工合同中已履行完成的部分,根据项目经济员提供的区分为外 (内)包单位类别和单位工程类别的"包清工工程款结算成本汇总表"作为"清算。包清工成本的依据,据以按实调整成本支出。项目成本员必须对 "清算表"中的应结数、已予提数、净结数进行复核,核对相符方可入帐。
    2.机械设备租赁市场
    企业内部的机械设备租赁及机械作业承包常规业务以内部市场指令性价格或指导性价格为依据,特殊情况联系工程承包合同报价,由双方协商确定计价。对外设备租赁机械作业承包则完全按外部市场价格随行就市,以双方合同确定的单价作为结算依据。随着条件不断成熟,应逐步放开价格,使内部价格与外部价格趋向统一。
    机械设备租赁由项目经理部从本项目施工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机械配置方案,分别与一级租赁市场或二级租赁市场接触,就所需设备与可供设备情况进行摸底,然后对所租设备的机种、数量、租赁费、租赁期、付款方法等内容开展合同洽谈,协商一致签署租赁合同。租赁费按租赁合同有关条款由出租方向租用方每月结算收取,收取费用的原始凭证是现场机械操作人员每日记载,并经租用方指定专人逐日签证后的台班记录。为了有利项目组织施工生产,内部市场的机械台班费内,带操作工的机械设备人工费中不包括奖金,操作工奖金由项目经理部考核支付,同时明确不带操作工的机械设备,其租赁期间发生的修理费由项目经理部承担。
    3.材料市场
    内部材料市场以一级市场,一级管理为主导运行方式。
    内部材料市场的功能有:根据与项目经理部之间的委托代办合同,组织各类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供应;周转设备材料的租赁业务;钢材、水泥、木材委托代办供应,串换;商品混凝土的委托代办供应;低值易耗品、劳防用品、油燃料等其他材料的委托代办供应。
    市场运行应重点把握合同签署、分期要料计划、内外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材料款和租赁费的结算等环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在线 ( 冀ICP备13013406号-2 )

GMT+8, 2025-1-11 10:05 , Processed in 0.0365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