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柱
5.1.2柱筋放大系数1.1,归并系数0.3;
5.1.3 柱纵筋最小配筋率0.9%:
400X400:8φ16
450X450:8φ18或12φ16
500X500:12φ16
600X600:12φ20或16φ18
700X700: 16φ20或20φ18
5.1.4 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
5.1.5 纵筋尽量用φ20,最大不超过φ25
5.1.6 箍筋尽量用φ8,当φ8@100不够时可用至φ10;
原则上,箍筋不采用φ12,否则需说明加大保护层厚度。
5.1.7 箍筋加密区用@100;非加密区用@200;角柱箍筋非加密区用@150;
5.1.8 底层箍筋全长加密
5.1.9柱按双偏压计算
5.1.10注意短柱要全长加密
5.2 梁
5.2.1 用平法表示梁配筋,当梁布置密集时,可分为纵向梁,横向梁两张图。梁上下筋放大系数1.05,归并系数0.1。主次梁交接处,吊筋需表示。梁上起柱处,要表示。
5.2.2 梁宽250、其他次梁可小于250,跨度大于8000可用300;梁高1/8-1/12;断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
5.2.4贯通全跨的上、下纵向筋各不小于2φ14
5.2.5纵筋尽量用φ20及φ18,最大不超过φ25;一排根数不超过4,当配筋面积大时可做至二排或三排(第三排钢筋不超过2根)
5.2.6 梁跨度小于3000,纵向钢筋通长设置;梁跨度3000-4000,第一排纵向钢筋通长设置,如相邻跨跨度不小于6000,则所有纵向钢筋通长设置。
5.2.7 梁箍筋框架梁不小于φ8@200;次梁不小于φ6@200。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为1.5倍梁高且不小于500,加密筋直径8,间距:hb/4、8d、150三者取小值。
5.2.8 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
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双边);
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双边);
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双边);
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双边);
5.2.9 扭筋面积分配办法:
梁高≤400:扭筋面积上中下分别为1/3,1/3,1/3
梁高>400:扭筋面积上中下分别为1/4,1/2,1/4
5.2.10裂缝宽度要求:楼面≤0.3;屋面≤0.2
5.3 板
5.3.4 板配筋图用PKPM生成,板上下筋放大系数1.05。板钢筋不编号,整跨板配筋可编号。边支座设铰接;板面有高差设固端。板图内需表示构造柱。
5.3.5裂缝宽度要求:楼面≤0.3;屋面≤0.2
5.3.6 板钢筋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0.27%,分布筋配筋率不小于0.15%:
6 施工图内容及统一要求
6.1板面开洞及周边加筋;
6.2板面标高不同时要有表示或注明标高。
6.5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在结构总说明中统一说明,不在各张施工图中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