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收藏

[道桥设计] 穿越大别山——中铁十四局集团三公司安徽六岳高速公路建设纪实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892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08-08-1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大别山深处伸去。荀其迅坐在汽车上,深深感受到大别山的凝重:这里峰恋起伏,沟壑纵横,重重叠叠的大山像一个巨大屏障,阻隔着外面的世界,使这块曾为中国革命做过巨大贡献的土地,无法享受现代交通带来的繁荣富裕。
  他带着使命而来,承担六安至岳西段高速公路的建设,作为十四局集团三公司该项目的项目经理,他感到肩头上的担子很重。
  为给老区人民早日修好这条幸福大道,家未安,尘未洗,荀其迅与项目书记郭德玉、副经理李保印等领导,便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到当地政府和村民家中,走访座谈,了解民情。他们用真诚、热情赢得了老区群众的支持。当其他工点还在为征地拆迁问题所困扰时,三公司工地上已是炮声隆隆,人机鼎沸……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项目施工在全线赢得了先机。
  荀其迅深知,三公司要把“第一”的大旗扛到底,关键在科学管理。在对工程进行梳理后,项目部提出了“均衡管理,全面推进”的管理思路。按照这一思路,项目部在施工组织上,打破以往按工序分割任务的传统做法,改为按施工里程分段包干,由项目领导各管一段,分头把关,使整个工程实现隧道、桥梁、路基各类结构物全面开花,整体推进。“均衡施工”法极大调动了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各施工段你追我赶,相互竞赛,施工纪录不断刷新。在建设单位组织的评比中,三公司施工进度多次获得第一名,成为全线的“领头羊”。
  (二)走进三公司工地,人们看到最多的是制作精美的安全标牌和猎猎飞舞的一面面警示旗,从现场到生活区,从宿舍到库房,那些标牌和警示旗犹如一座座警钟,处处提醒着人们“重视”安全。关爱生命,重视安全,是三公司六岳项目部在施工中奏出的最强音。针对工地地处山区,山高路险、爆破作业多的特点,开工伊始,项目部就制定了“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的方针,把安全作为项目工作的重心。项目部拨出50多万元专款,制作了40多块安全标牌、6000多米长的彩色警示旗及其他安全防护设施。为使安全事项在职工中耳熟能详,项目安全长陈南武还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编写出朗朗上口的《隧道工程谚语》,这套谚语后来被《安徽高速建设》杂志刊用,在全线流传开来。
  严细管理,方能长治久安。在三公司项目部,任何一丝安全隐患都不放过。今年4月一天晚上,安全长陈南武刚从工地回到住处,接到报告说,某施工队没有按规定将白天施工剩余的炸药、雷管送回炸药库,而是带回到驻地。陈南武当即向荀其迅和负责安全的副经理李保印作了汇报。三人顾不上吃饭,立即赶往外施队调查。
  原来,那家外施队因晚上还要爆破作业,如将炸药送回库房再领,来回要跑6公里山路。为图省事,便将炸药随身带回驻地。对这种违反规章的做法,项目部进行了严肃处理,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施工队写出书面检讨,给予全队停工整顿两天的处罚,并通报整个项目部。打那,违返规章的事再也没有发生。“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侥幸心理,职工的生命重于泰山。”这是项目部领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次,磨子潭 1号隧道爆破后,陈南武像往常一样到掌子面检查,发现上方有处围岩处于松动状态,便要求施工人员先把松石处理后再清碴。施工人员怕耽搁进度,便说:“我们注意点就行了,这点小情况不要紧。”陈南武坚决不肯,说:“谁也没权力拿生命当儿戏,宁肯不施工,也要处理好险情。”直到施工人员把松石全部处理完,陈南武才放心离去。望着陈南武远去的身影,在场施工人员感慨地说:“对我们的安全,领导比我们自己还要关心。”
  严格管理,对职工生命高度关爱,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开工以来,项目部共使用炸药100多吨,雷管十几万发,爆破土石方近10万立方米,没有出现一起事故。国家安监总局专家组3次到工地检查,对他们的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线安全工作检查评比中,三公司项目部获得第一名。
  (三)第一流的成绩是由第一流的人创造的。为早日打开山门,为大别山老区人民建成幸福大道,三公司的将士们抛家舍业,不畏艰辛,在与大山的搏斗中,无私奉献着青春年华。33岁的荀其迅 1998年从学校毕业后,就与工地结下不解之缘,8年来他参加了4座隧道的施工,繁忙的工作使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结婚多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夫妻俩至今膝下无子。着急的双方老人多次催促他们解决“无后”问题,可荀其迅总是说:“现在顾不上,推推再说吧。”去年6月开工后,他一头扎在工地上,一年多来只利用回公司开会在家待了短短的四五天。在他的心里,大别山是最重的。他常对大家说:“我们在这里干不好,不仅有负企业重托,更对不起为这块土地流血牺牲的革命前辈。”
  在工地上,他处处身先士卒,榜样示范,用行动“号令”大家。去年12月,大桥桩基础开工后,每次桩基灌注时,他都跑到现场和大家一起干。一次,3根桩要一起灌,他从下午在工地一直干到晚上9点多。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干部都劝他回去吃饭,可他说:“我待在这里心里踏实。”直至凌晨,桩基全部灌完后,他才带着饥饿与疲劳离开现场。
  年轻的技术员谭常喜,去年8月刚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来到六岳项目后负责康皮畈一号隧道的管理工作。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小伙子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苦”。自打上工地后,他天天早上5点钟就跑到现场,一待就是一天。尽管工地离项目部只有一公里路,可他坚持留在工地上和工人们一起吃饭。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康皮畈隧道的施工便道最先修好,在全线率先开工。
  谭常喜一心扑在工地上,家中的父母却急了,多次催促他回家把婚事办了。原来,他与同窗的女朋友恋爱多年,老人想尽早让他们完婚,省却一桩心事。谭常喜一次次向父母解释,一次次推迟婚期,最后定下春节办喜事。谁知谭常喜又“失约”了。今年春节,项目部决定节日期间照常施工,谭常喜坚持留下来和大家一起干。婚事自然又泡汤了。为安慰空欢喜一场的父母,小谭又作出承诺:“等工程结束,我一定用婚礼庆祝。”同荀其迅、谭常喜相比,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了30年的副经理常作山算是“老工地”了。按照企业规定,他本可回家颐养天年,可对工地无法割舍的情怀,使他毅然留在了大别山。项目部分配他负责2公里管段工程,每天他像只蜜蜂一样不停地来回奔波,合计下来要跑几十里路。严重的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突出等疾病折磨着他,那是他半生辛劳留下的印记。有时腰痛得难以直立,便找个地方,在地上躺一会儿。一次灌注桩基,他和大家一起冒雨连续干了20多个小时。下来后,整个人成了一张弯弓。
  同事们得知他的病情后,多次催促他去医院治疗,而他只从医院拿了一大包药,又返回了工地。大伙只好劝他多休息,他却说:“等大别山工程完工,再休息吧。”打那,常作山每天上现场,随身又多了样东西:一大包药。
  六岳段高速公路一天天在延伸,三公司筑路将士们的拼搏奉献,将同这条穿越大别山的幸福路一起,永久铭刻在老区人民心中。
  (罗光明  孔祥文)
中国铁道建筑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