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收藏

[道桥设计] 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793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08-08-1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内容摘要:本文对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存在的环境保护及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主题词:公路   环境保护
  一、前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解决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2.1 可行性研究阶段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实施前各类规划直至具体设计一系列的决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项目决策的基础和主要依据,其质量的好坏对于以后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乃至建成后项目功能的发挥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对可行性研究的环境保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在此阶段从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要从规划的全局和远景来把握所研究的项目,以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要按照路网规划的系统性要求,突出重点,服从全局,注重形成网络所带来的规模效益。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项目是对自然环境的最大破坏。
  2、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初步设计的依据,其研究重点之一就是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确定建设规模,把握好技术标准是为以后各阶段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
  3、路线的走向及主要控制点、独立大桥的桥位、长大隧道的隧址以及重点互通立交的设置等工程建设方案,是工程可行性研究需要重点研究和确定的内容。也是做好环境保护的决定性因素。这些控制性的方案一经确定,就成为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如果在此阶段忽视了环保问题,其后果和影响就决不是局部的,有的影响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建设方案对环境保护的控制性,应认真做好一下工作。
  (1)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尽量不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
  (2)尽量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质污染,影响沿线动植物生长。
  (3)穿越风景名胜区应注意结合自然,不破坏景区景观;
  (4)尽量不穿越或接近居民稠密区,以免造成大气、噪声及水污染,影响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体健康。
  (5)不应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
  (6)尽量不破坏湿地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不侵占自然保护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2.2 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是依据可行性研究的结论及环境评价报告,确定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此阶段从适应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路线方案比选应充分考虑环境治理和保护费用,并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列为主要比选条件。
  2、以敏感点为主、点线结合、保护沿线环境为目标,确定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原则。
  3、以运行速度为指导,灵活、合理地运用路线平、纵线形指标。尽量减少高填、深挖,努力将对自然的扰动、破坏控制在最小程度。线形设计应基本顺应原地形、地貌走向,尽可能拟合等高线,避免横切等高线。困难路段可采用设置爬坡车道,采用大纵坡与长坡长组合设计,使深挖路堑变为低挖路堑,使高填路基变为低填路基。
  4、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质量。技术方案的重点在于一下几个方面:
  (1)互通立体交叉设计重点是满足功能,满足通行能力,其关键在于匝道出入口段的线形,因此,应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的确定互通规模。
  (2)综合考虑布设交叉工程的位置、净空高度、交叉方式,以降低路基填土高度。
  (3)桥隧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应贴近自然,充分与环境相协调,与周围山川、沟谷等自然景观搭配。设计要充分考虑美学效果,结构外形应与当地建筑风格一致。隧道的进出口应力求简捷,尽量做到洞口零开挖。
  (4)工程防护应尽可能考虑生态防护,绿化方案应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5)合理选择取土、弃土场的位置,对取土、弃土场进行表面处理,使其与原地形、地貌融为一体。
  2.3 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是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对所确定的建设原则、设计方案、技术措施的深化,为指导施工提供设计图表。在此阶段从适应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优化平、纵面线形,降低边坡高度。特别是山区公路,应利用地形数据模型和采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对平纵横进行精细调整,此项工作是保护环境、降低造价的重要过程,只有设计人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反复推敲,不断思考,精雕细琢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路线。
  2、充分重视结构物的细节设计,野外公路构造物设计以追求自然、简捷、古朴为好,城镇等人文气息浓厚的区域,适当强调人文景观,赋予构造物人文气息。
  3、充分重视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是公路景观的重要载体,是施工图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方面的最重要环节。往往在设计审核、审查中对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以及构造物十分重视,而对横断面设计,由于其量大重视不够。这是一个误区,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做认真细致的工作,使路基横断面的形式和几何形状与地形、地质、地貌相适应,将公路与环境联系起来,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3.1 生态环境方面施工期间由于清理表土、土石方开挖、改移河道、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开挖施工中表层土保护是一个重点环境保护问题,表层土流失除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平衡失调,如植被丢失、景观破坏等。地表清理将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表层土壤的剥离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在施工前应明确清理对象和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地表清理物应有专门的场地用以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2) 施工清场的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作为肥料外,应及时清运。
  (3) 剥离表层土予以保存,用于其它地面的土地改良,或沿线受破坏土地的恢复。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
  2、路基开挖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将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土壤的剥离与开挖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弃渣问题在此也会比较突出,弃渣场若选址不合理,有可能导致河道淤塞而阻碍行洪、滑坡、地基下陷,以及损毁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土地。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施工前应明确开挖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弃渣应在指定范围内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堆置。
  (2)预防表层土流失。剥离表层土,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
  (3)将弃土、弃渣于指定地点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流入水体。公路边的临时零星弃渣,应在公路封闭前处理完毕,以免公路全封闭后,难以清理。
  (4)做好施工组织安排,土石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5)做好工序安排,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6)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7)对临时借地范围要有明确的边界,以便控制对临时借地外围土地的不合理占用。严格控制影响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场地以外的植被。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3、对于不可避免的河道及河岸开挖工程,要明确并严格控制开挖界限,不得任意扩大开挖范围,避免造成对两栖动物生活空间环境的影响。
  3.2 噪声方面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降低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拌和场和预制场要远离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减少拌和站对环境敏感点的噪声污染。
  3、尽可能以挖掘代替爆破,以多点少药代替大量炸药爆破,采用延时爆破技术等手段降低噪声和振动。
  4、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
  3.3 大气污染方面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2、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混合料采取集中拌和。
  3.4水污染方面
  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3、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4、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
  5、施工过程中搅拌站的排水、混凝土养护水等含有害物质的废水不得排入地表水I—III类水源地保护区。
  四、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收费站点收费人员、沿线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和沿线管养人员所产生的污水、垃圾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重点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4. 1 交通噪声方面
  1、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
  2、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3、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4. 2 大气污染方面
  1、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2、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4. 3 水污染方面
  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3、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4、在洪涝季节,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确保洪水期行车安全。
  5、在公路两侧30m范围内严禁种植蔬菜、马铃薯等根茎入口农作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