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自然灾害危害提高城市运行功能
预防自然灾害危害提高城市运行功能内容摘要:从灾害对人类社会威胁出发,以华北地区防灾为背景,概述了20世纪华北及邻近地区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介绍了这些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建设的危害,提出了民防部门在防灾中的任务,可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灾害伤亡和损失防灾措施
20世纪是人类社会大发展的时期,财富急剧增长,科技日新月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空前水平.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环渤海湾京津唐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预防灾害对华北地区的危害,对社会稳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民防(人防)部门在防灾减灾中大有作为,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难,是履行行业应尽的职责。唯疏于思考,管见有偏,尚祈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1.20世纪灾害扫描:
1.1.重大灾害回眸:
20世纪是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现将部分重大自然灾害列于(见表1),供参考。
1.2.灾害造成的损失: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受到的损失呈上升趋势(见表2)。据统计,1990—1995年,受自然灾害平均经济损失1236亿元/年,分别相当同期国民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收入的3.6%和26.8%,为美国、日本的13—34倍。
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财富价值不断增长,各种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研究表明,灾害损失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S二a+bXGDP+cXGDP2
式中:S一灾害损失,美元;a、h和c均为常数;a=4X1013(美元);b=-5000;C=2.5X10-7(美元-1)。现实和计算表明,灾害损失比GDP增长更快。20世纪后50年每10年世界重大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统计(见表3):
目前沿海省份GDP接近全国的70%:在人口和城镇集中的环渤海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部沿海带的80%以上。不言而喻,沿海地区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也将是防灾减灾的重点地区。
2.华北的自然灾害:华北地区属1级灾害区,主要白然灾害有:
2-1-气象灾害:主要有旱灾、寒潮龙卷风、暴雨、沙尘暴等。
(1)旱灾:我国在2155年中,共发生较大的旱灾1056次,平均两年发生1次,(见表4)。
(2)沙尘暴:沙尘暴会破坏环境,污染空气,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同时影响农牧业。明朝时,北京发生过1次强沙尘暴,沙丘竞与天坛的红墙齐平。通州还有流沙埋人的记载。2000—2002年,北方年均发生沙尘暴灾害10余次,这与大气环流异常,连年大旱,草原退化及裸露农田增加等因素有关。2001年3月29日,北京发生了强沙尘暴,影响了18个省市区,北京人吸入的颗粒浓度达1.1万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数十倍。
(3)寒潮和冻害:寒潮来临气温常常突然降低10℃以上,并伴有大风雪,危害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寒潮带来的雨雪曾使哈尔滨、沈阳、北京、乌鲁木齐等铁路局的车站道岔冻结,列车不能运行。寒潮还殃及安徽、河北和两广地区。
(4)冰雹和龙卷风:冰雹和龙卷风是一种时间短、范围小,但破坏力很强的自然灾害。1969年9月初.似鸽蛋大的冰雹降落北京,使玻璃窗被击碎,冰雹落地厚10—20cm:龙卷风持续的时间仅几分钟或几小时,但中心风速可达100—200m/s,我国平均每年发生100次左右龙卷风,集中在我国东半部。
2.2.水灾:
洪水、涝灾和渍灾三者统称水灾。北京市处在永定河沉积扇上,山区处在华北平原西内蒙古高原的过度台阶上,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明清时“淫雨月余”长安街水深6尺。从明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580年间,北京共发生洪涝灾害387次,永定河5次溃堤造成洪水,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海河水灾频繁,流量较大,来势较猛,约5年有1次大洪水。河北境内的子牙河、大清河、滦河以及汾河等河流都是易攘水灾的河流。近20年来,华北地区干旱加剧,洪水发生几率减小,由于降水分布不均,上游地区暴雨仍然较强烈。特别是天津市中心的区域性地面沉降持续发展,渤海湾相对海面急剧上升,海河下游行洪能力衰减,加上堤防下沉,蓄洪区被大量开发占用,防护能力下降,一旦发生洪灾,后果不堪设想。据气象预报,今夏我国南方暴雨密、台风多:要预防南涝北旱,防止南方沿海的台风危害影响到华北。从海河水灾的特征看,其水灾的特点,水灾频繁流量较大,来势较猛,洪水年际变化大。加上上游水土流失,河道淤积,下游湖泊,洼淀委缩,地面沉降严重,行洪调洪能力下降,防洪难度加大。因此,在近期6-9月汛期中,要预防海河发生洪灾。可能造成巨灾。不同时段中国水灾灾情统计(见表5),我国7大江河对国民经济的危害(见表6)。
从全国主要防洪城市现有防洪标准(见表7)看出,天津市的防洪标准尚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要求,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状态。
2.3.地震灾害:
20世纪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170万左右,我国约占1/2,经济损失难以估计。京津和河北北部地区构成首都圈是我国东部的主要地震区之一。有记载以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47次(不含余震),其中8级大地震1次,7级大震5次,6级强震20余次。华北地区的地震包括:①渤海沿岸京津唐、张家口地区;②河北邢台、平原,山西太原、临汾、大同;③内蒙呼和浩特、包头、赤峰地区要提高对地震灾害的预防,警惕华北地区近期可能发生强震。20世纪中国发生的灾害地震次数及损失。(见表8、表9)。
据民政部发布的信息,2005年我国灾情严重,珠江受到洪水灾害,台风8次袭击海南:云南受到地震,特别是江西5.7级地震,受灾更为严重。2005年我国受灾死亡人数2475人,因灾转移153000人,房屋倒塌22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042亿元人民币,应急响应14次,救灾款87亿,安置1500多万人(民政部长2006.1.5.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4.海洋灾害:
(1)风暴潮:我国的风暴潮遍及沿海各省,风暴潮对我国沿海的危害及损失(见表10)。
(2)海浪:我国近海平均每年出现海浪灾害70次,直接经济损失约l亿元。1989年10月31日凌晨,黄海与渤海的风力达8—10级,海上波浪高6.5M,上海驶往山东的4800吨“金山轮”,行至山东龙口北,受海浪影响轮船翻沉,34名船员全部遇难。
(3)赤潮:赤潮是由于浮游生物的尸体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氧气,导致海洋动物对氧的需求而窒息死亡,同时赤潮生物排出的毒素使海产品中毒死亡。1989年8—10月渤海西部发生赤潮,面积达1300m2万,使黄骅、沧州、天津、潍坊、莱州的对虾减产,损失超过2亿元。
(4)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海底滑坡引起的猛烈的海洋灾害。中国有过28次海啸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呈快速增长趋势(见表11)。
2.5.地质灾害:
北京和天津是世界大城市中发生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城市,北京地区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矿山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方病等。1993年,我国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274亿元。华北地区的地质灾害有:
(1)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由于:①自然原因:东北平原到华北平原,再到江汉平原,是一条长期沉降地带,这一地带的河流如黄河、淮河、海河容易发大水,继而引起地面下沉。②人为因素: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全国有20多个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包括天津、上海、北京、常州、嘉兴、太原等城市。天津溏沽和汉沽沉降的最大速率曾达186mm/年,从1959年至今,累计沉降量已达2.10—2.60M。
(2)水土流失: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沉积河道,黄河的河床每年要抬高十几厘米,使下游出现“悬河”,有的地段河床高出地面10M。1942年黄河决口,使开封城内37万人,被淹死34万人。由于水土流失使土地对洪水的拦蓄能力降低,加上湖泊与水库的调蓄能力降低,所以导致水旱灾害增加。
3.防范灾害发挥城市功能:民防(人防)部门的同志要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有贡献才被重视,有效益才能发展,有竞争才会前进”的思想,在防灾中亦如此。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3.1.提高城市运行机制:
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安全稳定关系到人民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且对区域乃至全国产生重要影响,是减灾的第一重点,要发挥城市的功能,就要使生命线工程有良好保障。生命线系统包括5种网络系统,即信息传输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能源供应系统、给水排水系统、防护(人防)工程系统,使它们在灾害面前,信息不间断,能源有保障,物流供应畅通,城市功能正常发挥。我国许多地方的生命线工程建设,尚不尽人意。在城市建设中,存在三重视三忽视,即重视经济建设,忽视防灾建设;重地面工程建设,忽视地下工程建设;重视城市门窗工程建设,忽视基础设施建设:以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旦灾害来临,影响城市运行机制,在灾害面前蒙受巨大损失,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3.2.强化防灾减灾意识:
减灾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普及灾害知识,提高全社会减灾意识,这是实现减灾目标最基本的保障。在认识上要克服三种观念:一是侥幸心理:由于黄河、海河在近30多年内未发生大洪水,片面地认为洪水威胁已不复存在;二是依赖思想,把防灾认为是上级的事,发生巨灾有中央负责;三是应急思想:忽视前期防灾工作,缺乏制定科学的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提高社会的防灾意识,强化政府的灾害防范责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目前要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制定防治方案,才能朽备无患。浙江省民防局在2005年专门组织民防文艺宣传队,到各市县巡回演出,还编印厂《防灾手册》发放各地,有力配合了防灾宣传。
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地球㈠转速率曲线尚处在低谷附近,太阳黑子数的变化以及地质构造方面的原因,全球自然灾害频繁(见表1)。据推测,今后海平面每上升1m全世界的受灾人口将达10亿。鉴于突发性灾害具有出现的突然性、伤亡的严重性、破坏的残酷性、危害的持续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对于这种严峻局势,要认真对待,切不可掉以轻心。80年代末,笔者曾预测我国长江、黄河、淮河流域“1997年前后有可能出现特大洪涝”(见参考文献3),呼吁重视灾害防护,可惜未受到重视,实为憾事。根据全球的气象,笔者再次预测,2020年前后,长江、黄河、淮河流域有可能出现特大洪涝灾害,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尽早做好防范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3.健全减灾救灾体制:
过去,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分类别、分部门的单一管理模式,例如:地震、环保、水利、消防、卫生等部门各自分管相关的灾害:这种传统的灾害管理模式曾发挥过良好的作用,但存在一些缺陷。各灾种的管理之间相互独立,缺少统一的整体协调,各灾种间防灾设施重复建设,影响国家在减灾方面投入的有效性。对灾害的防、抗、救三者缺乏统一布置。要健全防灾体制,要建立社会综合减灾系统,以应付今后严重的灾害威胁。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发挥我国民防(人防)部门现有设备设施的潜力,组成一个具有预报、处理、救援、消除灾害后果和恢复城市功能的综合应急救灾组织,势在必行。要做到以上各项,即要三建立、三完善、一建设,以提高社会防灾综合能力。三建立是:建立自然灾害综合管理系统,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建立灾害信息网络系统。三完善是,完善救灾系统的组织建设,完善灾害预报,完善灾害立法。一建设是,加强抗灾工程建设。近年来,浙江省人防在实行“两防”一体化上有较大进展。全省11个地级以上市和58个县级市均成立了民防局,在158个乡镇设民防(人防)重点镇。人口3万,且经济发达的大镇,要求参照县(市)进行民防于作;对于小镇,要求进行民防宣传、编制防空袭预案。
3.4.加强防灾监测预报:
人类目前还难以抗拒自然灾害,只能进行气象监测,加强预测预报,采取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对7大灾类均建立了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在防灾中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然而,各类灾害往往构成灾害链、灾害群和灾害系统。因此,要在各单类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建立多因子、多灾种的综合预测预报系统。要预报准确,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了解和掌握灾害产生的机制,才能采取预防灾害的措施。要预报准确,必须构建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提高灾害监测和预警的科学化水平,使预警信息能迅速地传达到全社会。为此,①要完善灾害信息网络及灾害信息共享系统;②要建立无线通信和移动式卫星通信;③要开拓和使用卫星定位(GPS)技术等。保证信息畅通,预报准确,组织严密,行动迅速,救援及时,消除灾害后果有效。
要构建信息平台,做到信息共享,发挥信息的作用,民防部门对构建防灾信息平台,较之其他部门具有优势,民防部门现有多种通信手段,发挥这些设备、设施的平战使用功能,为防灾救灾贡献力量。浙江省将36个厅(局)组织完成应急救援任务,并将人员救援交给民防局。民防指挥系统作为省政府救援丁作的平台,准备添置11台移动车,摄取灾情现场的信息,及时传输至指挥部,供领导下决心。在浙江省市县干部学习会上,省民防作了“发挥人防设备的效能,为政府提供防灾救灾的指挥保障”发言,受到有关部门重视。
3.5.制定防灾减灾规划:
面对天气与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要整合社会的力量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充实和完善城市防灾规划。城市减灾的目标是确保城市安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据此,把减灾作为城市安全与稳定的基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及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减灾能力噌长速度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建立包括防灾工程、监测预报、抗灾和减灾法规体系等在内的完善有效的减灾系统。
忽视城市防灾规划而导致严重损失的,国内外不乏其例,美国新奥尔良市的规划有严重缺陷,选址不恰当,布局不合理。该市位于飓风频发地区,城市频临墨西哥湾,三面环水,市内低于海平面约2.1m,其安全依赖环城市的500KM长的防浪堤。2005年飓风来临,堤坝被冲出3个30余米的缺口。由于海拔低,飓风过后水位上涨,积水深达6m深。飓风造成灾害的另一原因是,密西西比河的海平面每年上升约l厘米,是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的10倍,导致海水侵入。这些都为城市留下后患,值得引以为戒。
3.6.结合实际进行防灾:
在防灾救援上,要从各地的灾害实际出发,要尊重已有的防灾制度,要结合民防部门的实际,发挥优势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浙江省民防在防灾问题上,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做法。如嘉兴市辖区内有秦山核电站,从上世纪90年代后嘉兴市民防局就担负了防化学救援任务,目前每年要处理几十起防化救援事故,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杭州市在1999年建成应急救援(接口)报警系统,设立专线96110,处理群众生活、生产和煤气泄漏事故,联合市府8—9个部门,平均每年要处理万件以上的这类事故,这些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赞扬。
预防自然灾害可采取避、防、藏、走等方法,这是经济、安全、有效的减灾措施。避,就是在城市建没时,避开可能遭受灾害侵袭的危险地区;防,就是增强受灾体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藏,就是在自然灾害骤然发生来不及撤离时,立即探人较安全的地方掩蔽。宁波市听辖的三门市民防局利用人防工陧设置防灾待避所,在2005年防台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走,就是根据灾害预报和预警的信息,在灾害发生或到来之前撤离危险区。
来源:http://www.sxsrf.gov.cn/ywzc/zzzh/2006/0830/474.s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