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城市防空袭作战中的疏散隐蔽问题

[复制链接]
qingyun 发表于 2007-8-16 14: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未来战争中,城市及其重要的军事、经济、政治、科研等目标将成为敌大规模集中打击的重点,成为空袭和反空袭斗争的主要战场。从目前山西省人防建设的实际看,搞好疏散隐蔽工作,仍然是城市防空袭作战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同时也是人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减轻城市负担、保存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提升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坚持持久作战,夺取防空袭斗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重要目标单位多、防空力量弱、人防工程少的的城市,更要重视和搞好疏散隐蔽工作。因此,采取“以散求生,以藏求存”的策略,认真探索城市防空袭作战中的疏散隐蔽问题,是夺取未来城市防空袭作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一、高技术空袭的特点
  (一)充分发挥航天技术的优势。在现代战争中,军事强国都非常重视航天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航天优势,为空袭提供强有力的支援和保障。如利用侦察卫星来获取空袭目标的性质、结构、坐标位置,因受制约因素少、定位手段多、准确性高而被广泛使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和北约集团70%以上的空袭目标的情报都是由航天侦察获得。另外利用测地卫星和气象卫星来获得地形和气象情况,为空袭提供重要的依据和保障。
  (二)高度重视发挥信息优势。高技术战争,空袭一方在空袭过程中十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和合用信息武器,对对方实施打击,保障空袭行动,增强空袭效果。除利用高性能的侦察监测系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时辰、全频谱的精确侦察获取情报资料外,还十分重视实施电子战,把掌握制电磁权作为夺取制空权的先决条件,通过广泛使用电子干扰或用反幅射武器攻击对方防空通信和雷达等信息、情报系统,摧毁破坏对方电子设施,并且将其贯穿全过程,使对方防空系统“耳聋眼瞎”。科索沃战争还首开了空袭一方运用计算机网络对对方防空指挥系统实施攻击的网络战先例。
  (三)空袭打击精度高。近期局部战争表明,空袭一方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实施精确打击已成为空袭的主要手段。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投掷的精确制导炸弹达15000多枚,占总投弹量的70%以上,巡航导弹750多枚,是海湾战争的3倍,整体战争效能相当于海湾战争的10倍,打击规模和效果都是空前的。
  (四)隐蔽突然性增大。隐蔽突然性是空袭的基本要求,现代高技术空袭武器使得这一要求在技术上进一步得到保证。同时,由于作战范围空前扩大,对来袭时机、方向及手段等往往难以做到确切的判断,更使隐蔽突然性增大。随着先进的夜视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军事强国的主要作战飞机都装备了先进的夜视设备,其夜间观察和攻击的效果近乎白天,因此主要利用夜暗时机实施空袭,特别是对城市空袭,成为一新的特点。
  (五)破坏毁伤力大。高技术空袭兵器的弹药爆炸杀伤力成倍增长,导致空袭破坏威力大为增强。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大量使用石墨纤维炸弹打击电力系统,大面积导电的石墨纤维使电力线路和变电设施损坏,造成短路,致使长时间、大面积停电;还共使用贫铀炸弹25吨,释放出大量放射性铀尘,长时间漂浮在空中或落到地面、河流中,造成严重污染,其破坏程度超过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生态灾难。
  (六)心理震憾力大。以往战争空袭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消耗对方的军队有生力量,破坏和瓦解对方的作战能力,随着现代战争的情况变化,城市的地位作用增大,大中城市一般都是战争潜力聚集地和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城市的空袭成果,将会直接主导地面战役以至整个战局的发展方向,因而空袭的重点已转到城市、重要目标和打击人心士气。
     二、疏散隐蔽的主要内容
    (一)疏散原则和方法。
  疏散地区。疏散地区一般市不脱离市所辖范围,贯彻快速、分散、方便、安全和便于领导、便于组织、便于管理的原则。本市的疏散人员和物资,原则上要在本市所管辖的县(市、区)农村进行安排。省直机关和兄弟省市的疏散人员、物资由省级指挥机构分管部门协调安排。
  集体疏散与投亲靠友结合。进行疏散隐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缓解城市保障供应的压力。因此,疏散隐蔽时原则上要人人处于有组织之中,以集体疏散为主。对于需要投亲靠友人员,须经市、区有关部门批准后,只能前往农村,不得进入城市,避免出现重复疏散。
  条块结合,因地制宜。在市、区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按行政区划和单位进行编组和实施,尽量不打乱原行政建制,特殊情况下,也可按系统组织,按计划疏散至预定地区。
  (二)疏散对象、数量和时机。
  疏散对象。疏散对象主要是与防空作战,维持城市功能和战前生产建设无关的老、弱、病、残、妇、幼、学校和重要的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外地流动人员和其他非生产、非战斗人员等。特别是应把易遭袭击的重要目标周围的高危险区人员作为重点。在疏散顺序上,应按照先重点目标附近后其他地区;先重点科研单位后一般单位;先妇女儿童、老弱病残后其他人员;先人员后物资的顺序进行。
  疏散数量。要根据城市的地位、作用、任务、人口密度、工程数量及战时物资供应条件和留城坚持工作、生产、斗争的需要确定,内地城市的人口疏散,可按30%~40%的比例进行疏散。
  疏散距离。为提高疏散速度、缩短疏散时间、减少伤亡,最大限度地保存战争潜力,从战时的需要出发,对老、弱、病、残、幼等既不能作战,又不能支前的人员,应疏散到离城市较远的地方,使他们基本上不受空袭的威胁;对重要的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要疏散到离城较远、隐蔽条件较好、比较安全的地方,进行妥善的安置,使他们能正常地开展工作,为战争和生产做贡献;必要时把能担负一般作战或支前任务的人员,疏散到中间地带,便于需要时调遣;把人防专业队疏散到城市的近郊,使他们能随时进入城市参加作战和支援消除空袭后果。在疏散距离上,疏散地域的半径不宜过大,应以城市为中心,疏散到城市所属郊区和临近县,距城市的距离以100公里以内为宜,呈辐射状疏散隐蔽。
  疏散时机。当国家由平时转入战时状态或遭敌空袭时组织临战疏散或紧急疏散;如遭突然袭击,要迅速组织人员就地就近隐蔽,同时利用空袭间隙组织人员向城外实施紧急疏散。
   (三)疏散路线、疏散地区的确定和划分。
  疏散路线。疏散路线要根据本市情况选择若干主、支干线作为疏散路线和备用疏散路线,要避开参战部队、支前保障队伍集结道路,并保持畅通无阻。
  疏散地区。疏散地区要避开主要作战方向、交通枢纽或重要目标和化学有毒有害物品、大型水库下游等不安全的地域。还应注意避开当地当时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以免当敌核化袭击时遭其飘流沉降物的沾染。为使疏散人员的生活、生产得到基本保障,疏散人员的人数占疏散地区农村人数的比例不宜过大,一般为一比二较为合适,即疏散人员占当地人口的一半。接收地区要为疏散人员、疏散单位创造必要的条件,以便组织战时生产,提高自救能力,要创造学生就学的基本条件,确保疏散学生全部入学。
     三、疏散隐蔽的手段方法
 (一)多时节“疏”。适时有效地组织群众疏散和物资隐蔽,是最大限度保存战争潜力的关键所在。现代空袭,尽管作战时间紧迫、规模强度大,但仍有明显的前兆和征候。大中城市应科学把握战争规律,有计划、分时节灵活组织疏散隐蔽。一是早期“疏”。当国家宣布战争动员令后,大中城市要尽快修订疏散隐蔽预案,根据轻重缓急,分批组织早期疏散。人员以高中级科技人员、老幼病残妇和中学以下在校学生和其他非生产战斗人员为主,单位以党政部门、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等为主,物资以重要科研设备、战备物资和容易引发生化灾害的危险品为主。二是临战“疏”。在空袭前2至3天,按照预案程序的内容组织临战疏散,以服务业、企(事)业和党政机关一般工作人员为主,物资以可搬运的重要设备为主。三是紧急“疏”。在首次空袭前24小时内和接到空袭警报信号时,坚守在一线生产、工作、首脑机关、重要部门和留守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和位置就地疏散隐蔽。
 (二)多方式“散”。由于城市人防工程容量、抗击能力、交通运输等条件所限,应广泛调集各种力量,多路多方向组织疏散。一是计划“散”。由城市疏散隐蔽指挥部统一协调,区、街道、居委会或单位组织,统一下达疏散命令,统一组织登车编组,按指定对象、路线和地域集中行动。二是自然“散”。为减轻城市集中疏散保障压力,可动员有条件的单位和家庭,履行有关登记手续,自行组织到指定地域,或投亲靠友疏散,并将其纳入当地临时管理之中。三是联合“散”。重点人防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疏散任务重,工作量大,由省、市指挥机构动员和协调邻近市县,调集交通及有关物资,采取跨市、县(区)对口联合支援,重点单位由国家统一安排实行跨省(市)疏散。
 (三)多区域“隐”。现代空袭作战,已从大面积、粗放型的地毯式轰炸,转为精心选择目标和“点穴式”的精确打击,因此,疏散方式也应从大范围的“散”和“藏”,转变到合理利用地域“隐”上来。一是就近“隐”。以城市周边50-100公里范围为主,划定相对安全、交通便利、物资储备充足的区域进行隐蔽,尽量减少人员物资大面积、远距离的流动,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消耗。二是就地“隐”。未来城市防空袭作战,我们所面临的空袭,对方必然是打我们的指挥机构、阻塞交通、摧毁经济、瘫痪信息,以削弱我战争潜力,迟滞我支援其它地区的军事行动。由此不难看出,人员、物资的就地隐蔽不应局限于地下,而应向地上拓展,坚持双重并用。也就是说,在充分利用地下传统人防工程和“结建”工程的同时,要加强对地上集中连片居民区、公园景点、游乐场等民用设施和目标的规划利用。三是灵活“隐”。对不需或难以搬迁的重要设备、精密仪器和其它物资,广泛运用现代隐形和吸波材料,进行变形伪装,组织施放烟障、水雾、气溶胶等进行遮盖伪装,还可广泛设置假目标,隐真示假,欺骗迷惑敌人。
 (四)多方位“稳”。规范城市秩序,维护城市稳定,是进行疏散隐蔽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要社区“稳”。城市要根据社区实际,制定严格的疏散管理规定,区、街道、居委会以及各大单位,要选调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留守,并抽调公安、保安、人防专业队等力量,成立治安联防队,加强对整个城市和疏散小区的昼巡夜查,严防坏人偷盗抢劫、乘机捣乱,严防敌特分子特种渗透、惑众滋事。二要路途“稳”。组织就近疏散时,要安排城市公安、交警、保安,并协调沿途征费、道班和民兵,在机动干道和交叉路口,设点站岗,警戒导调,保交护路,疏导和保证道路畅通。三要疏散地域“稳”。进驻疏散隐蔽地域后,由城市有关职能部门、疏散地乡镇、村委联合组成治安管理、政治宣传、后勤保障等组织,颁布村规民约,规范疏散地域秩序,实行联防联管,加强物资储备,严控物价上涨,必要时实行实物供应配给制,通过多方式管控,确保城市疏入农村的全方位稳定。
    四、做好城市防空袭疏散隐蔽工作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指导思想对于平时准备和战时疏散隐蔽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树立“散”“藏”并重的观念。面对强敌远程精确打击,采用疏散隐蔽的办法,无疑是一种优先选择。但是应当看到“藏”是“散”的配套措施之一。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通过“藏”保存了绝大多数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实践证明,光“散”不“藏”很难有效地保存自己。实现“散”与“藏”有机结合是疏散隐蔽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城市中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逐步实现就近就地疏散隐蔽的要求,既是城市组织疏散隐蔽的发展方向,也是城市进行紧急疏散隐蔽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强调“以散求存”的时候,绝不能放弃地下防空设施的建设。
   (二)完善指挥报警系统。多年来,我国城市防空警报网,主要是在城市高层建筑物顶部安装报警器,以音响方式传递疏散警报信号,与城市其它种类警报信号相混杂,且设施陈旧、手段单一,没有形成系统,很难发挥其应有功能和效果。人防警报器被喻为战时城市防空的“守护神”,其系统建设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严肃的任务。一是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人防重点城市完善自动化报警系统。通过人防警报信息中心,利用电台、电视台、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电脑网站和广告活动显示仪等信息媒体,自动转换和显示,将音响、语言文字、可视图像等多重警报信号,迅速辐射和传递到大街小巷,形成移动与固定、无线与有线、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的立体辐射网络,实现单呼单应、组呼组应、群呼群应。二是安装和完善室内警报系统。在大型居民小区、大型商场、办公楼、宾馆、会堂和体育馆等公共场所,联通室内报警系统,并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以语音信号覆盖城市主要区域。三是将城市人防警报纳入军队警报网,实现军民警报信息互通。同时广泛运用运用钟、锣、鼓、哨、笛、旗等传统简易信号,并合理改装现有警车和其它车辆,实施移动报警,采取多种手段并用。有条件的城市还可引进飞艇等高科技设备,快速实施空中播报。通过多层次、多元化和复合型报警模式,将传统与现代、光电与人工、政府与民间报警手段相结合,实现早侦知、早报警、快传送,从而保证城市疏散隐蔽的快捷高效。
   (三)完善疏散隐蔽的保障措施。搞好战时城市疏散隐蔽工作,需要立足平时,着眼战时,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一是要健全组织机构。由各级政府组织,人防部门牵头,吸收政府办公厅、军(分)区、计委、教育部门、公安部门、人武部门、民政部门、宣传部门、交通部门等单位组成疏散隐蔽指挥部,下设综合计划处、交通运输处、治安管理处、群众动员处、疏散安置处等职能机构,通力协作,抓好疏散隐蔽的准备、实施和善后工作。二是制定疏散隐蔽预案。要组织力量对与疏散隐蔽有关的重点目标及周围人口、外来人口、党政机关人数、老弱病残人数、下岗待业人数、防空作战体系人数、能够自行撤离安置人数、预定疏散地域接收能力、交通保障能力、生活必需品储备及保障能力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空袭敌情背景,制定针对性较强疏散隐蔽预案。另外,还要加强与疏散隐蔽地域接收单位协调,双方签定接收责任书,确保疏散隐蔽预案建立在可靠、可行基础之上。三是加强疏散隐蔽地域(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要依据未来紧急疏散人口数量、规模,大力加强预定疏散隐蔽地域(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组织开展临战疏散隐蔽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预定最大疏散隐蔽规模,完善疏散隐蔽地域(基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物资储备(供应)设施和文化教育配套设施建设,达到能生产、生活,能开展文化教育,具备相应的疏散隐蔽组织、运输、接收和物资储备保障条件。大力发展近郊农村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提高战时接收安置能力。四是加强疏散隐蔽理论研究。深入研究未来城市防空袭作战特点和规律,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城市防空袭作战中疏散隐蔽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战时组织疏散隐蔽提供理论支持。
    战时疏散隐蔽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艰巨繁杂的系统工作,必须要着眼未来城市防空袭作战的特点,认清战争的残酷性,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统筹安排,合理计划,制定出既符合未来城市防空袭作战要求,又符合本地实际,操作性强的疏散隐蔽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才能在战时真正地把损失和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有效地保存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夺取城市防空袭斗争的彻底胜利。

http://www.sxsrf.gov.cn/ywzc/zzzh/2006/0906/484.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在线 ( 冀ICP备13013406号-2 )

GMT+8, 2024-12-26 20:41 , Processed in 0.0418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