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简读哈尔滨--老哈尔滨建筑保护

[复制链接]
电影人生 发表于 2008-8-17 16: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提要:如果城市是书,书中的文字就是建筑。建筑积淀了历史与文化,积淀了人类文明。城市的兴建受到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及人为诸多的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变化。
  中国幅原辽阔,古今大小城市遍布各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同样包含中国城市建设的兴衰史。西北楼兰古城与东北渤海古城,由于战乱或自然环境的恶化,已变为废墟千余年。既便如此,放射出的依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光彩。
  江南青瓦粉墙的苏州城与北方金碧辉煌的北京城相距千里,浓重的中华民族文化使它们血脉相连。
  一、“东方莫斯科”崛起在中国近百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出现“古典洋楼”。有些“洋楼”还特意运用了中国的建筑语言。不管怎样装扮,“洋楼”总没有占据中国城市的主体形象。
  中国版图上出现的第一座由“古典洋楼”构筑的城市是建立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哈尔滨市。时间是公元1898年。19世纪末的中国,正处于清代封建王朝统治的尾声。内乱外患,清王朝已无力对付沙俄对东北边境的侵犯。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后,沙俄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建并管理中东铁路的特权。位于松花江南岸的小渔村——哈尔滨正处在滨州、滨绥、哈大三条铁路的交汇点上,这使哈尔滨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及沙俄管理中东铁路的活动中心。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大批沙俄及欧洲一些国家、地区的移民,迅猛涌向中国东北这片乐土。30余个国家地区的数万移民,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处女地上,按照本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及经济实力,利用中国的人力和物资,大兴土木。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欧式古典建筑为基调,并汇集了新艺术运动,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的商店、教堂、住宅等纯欧式古典建筑,构成了哈尔滨市的主体形象。
  让哈尔滨规划建设像莫斯科一样美丽,是沙俄出于政治目的及安抚大批沙俄士兵和移民思乡心理的手段。1899年建立在哈尔滨最高地段的木结构教堂,就是出自莫斯科圣尼古拉教堂的同一设计图纸,重复建造的。“东方莫斯科”是沙俄建设哈尔滨的城市形象目标。
  法国是当时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沙俄崇尚法国文化。“东方巴黎”是沙俄建设哈尔滨的文化标准。哈尔滨建筑文化在诞生时,就是一个高起点、高品位。哈尔滨由一个无名的小渔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东方莫斯科”“东方巴黎”的仅次于上海的远东大城市。
  百余年来,欧式古典建筑、音乐、芭蕾舞、啤酒等欧式文化及生活方式,已融入哈尔滨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与欧式古典建筑有了深厚感情,称它是“老哈尔滨建筑”。
  二、老哈尔滨建筑特征老哈尔滨建筑,其实不老,仅有百余年历史。
  它们是原汁原味的真正的欧式古典建筑,纯正的西方建筑文化,具有古典雕塑一样的建筑形体,汇集了设计美、施工美、材料美于一身的经典建筑作品。真、纯、实、美的深刻内涵,体现在城市规划、单体建筑及建筑装饰的各个环节上。
  哈尔滨初期的城市规划,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确保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这一古老又现代的设计原则,成为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相通之处。以松花江为界,分南北两岸。江北岸是大面积湿地,自然景色怡人,适于渡假、建成私人别墅区,即现在的太阳岛风景区。江南岸为小丘陵地,适于建设主城区。
  以铁道为中心,分为铁道里与铁道外,即现在的道里区、道外区。道里区自然环境好,由沙俄等外国移民建设成繁华的商住区。著名的中央大街就是道里区的商业中心。道外区地理条件差,由中国人开发为居住区。道外区的建筑,虽然也尽力模仿“洋建筑”,但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显现出一付混血面孔。
  城市的最高处,即现在的南岗区,由沙俄建设为行政管理区,典型的建筑有始建于1899年的圣尼古拉教学教堂,1903年的哈尔滨火车站,1904年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
  老哈尔滨建筑平面布局集中而紧凑,墙体宽厚而封闭,进深大,走廊宽,层高较高,建筑色彩明快,以暖色调为主等特征,适应寒冷地区人居环境的防寒与保暖的功能要求。
  大小兴安岭是红松等寒带林木的故乡。红松是上等的建筑用材。老哈尔滨建筑利用了地产丰厚资源,既保证了材料的供应又反映了建筑材料的地域性。哈尔滨包融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建筑文化,构成了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的城市整体形象。运用雕塑、绘画、雕刻、铁艺等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塑造单体建筑形象,使建筑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室内装饰装修运用木地板、高墙裙、石膏花、吊灯、壁炉等手法既构筑了建筑内外的整体感,又适应寒冷地区人们长时间的户内活动的需要。沙俄等欧洲国家的施工技术与工具传入哈尔滨,并延续至今。精湛的施工技艺令人赞叹。“一切造型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完整的建筑。”的论述,在老哈尔滨建筑上同样得到证实。
  三、老哈尔滨建筑在消失自然的侵蚀,人为的破坏,促使老哈尔滨建筑在消失。
  认识的偏差,行动的过激是老哈尔滨建筑经典作品遭遇毁灭的根本原因。40年代日伪的人为破坏,50年代的生产大跃进运动,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运动,70年代的城市无序建设,至使原哈尔滨火车站大楼、圣尼古拉教堂等一批城市早期标志性建筑彻底毁灭。80年代,哈尔滨市同全国一样开始大规模建设开发。大量冠以“国际式”,“标准化”,“后现代”等美名的趋同建筑在城市中涌现。数量之多,体量之大、用材之之高贵都占据了城市的主导位置。另有一些毫无文化内涵、粗制滥造的仿欧式古典建筑的假古董,堂而皇之地占据城市的主要地段上。幸免保留下来的饱经历史苍桑的老哈尔滨建筑,被困在难以透气的角落里。城市的固有整体形象在消失,老哈尔滨建筑文化品位在失落。
  决策者、投资商、建筑师处在城市建筑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十字路口上。
  四、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保护1998年盛夏,哈尔滨水位达120.89米的历史最高纪录。
  2000年同期水位降至111.36米的有水文记载的最低点。松花江以洪涝与干旱两个极端惩罚哈尔滨。自然环境的恶化,提醒人们须对违反科学规律的行为重新思考!
  1999年12月,哈尔滨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专家委员会,否定了对哈尔滨江堤公园垫高3米的防汛方案。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筑文化的保护同样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采取对立的手段解决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的倒退。
  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一纲领性文件被国务院通过,标志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动。1999年6月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制定的《北京宪章》,对广义建筑学的论述,是21世纪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认真保护自然环境,科学建设人工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已成为全球人类共同的愿望与行动。
  城市代表了自身的特征与珍贵信息。城市的历史积淀在各时期的建筑中,浓缩在典范的建筑作品中。建筑文化不仅展现在建筑的形体、色彩、声音及装饰上面,而且透过各个层面,可以追溯前人对美好的方向迈进。经典建筑作品的社会作用,在于以无字的碑铭,无声的音乐,年复一年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理,勾通人们的感情,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及社会的稳定。
  哈尔滨建筑是异国民族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展示,它超越国界的限制与时空的变迁。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
  五、城市形象工程哈尔滨城市形象工程,是城市建筑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综合行为。
  以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建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哈尔滨建筑修复保护是其中的重点工作内容。
  百年商业老街重放光彩。中央大街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一条保持完好的欧式古典建筑商业街,尤其是用柱状花岗岩铺装的整街路面,更能显示出欧洲18世纪古老街道的韵味。1997年市政府对中央大街全面综合整治,改为步行商业街。原则是:恢复原有建筑外观形体,注重街区整体形象,强调外环境文化氛围感受。对室内空间则以全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设备设施,为游人创造良好的现代的购物环境。同时整治的还有奋斗路、靖宇大街等街区。
  圣索菲亚教堂抹去岁月尘封。始建于1907年的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两座东正教堂的其中一座。历经数十年的风雨苍桑,形体破旧不堪,四周被高大建筑重重包围,一座经典的建筑被尘封在遗忘的角落里。1996年国务院批准圣索菲亚教堂为全国重点保护建筑。1997年哈尔滨市政府对圣索菲亚教堂及周围环境全面修复与改造。原则是对建筑主体结构修复加固,对外观形象修旧如旧,拆除周边有碍建筑。修复后的圣索菲亚教堂开辟为建筑艺术馆,室外为建筑艺术广场。对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等建筑的环境改造已于2000年7月开工。
  颐园街1号掀开神秘面纱。现称革命领袖纪念馆的颐园街1号,是始建于1909年的沙俄私人住宅。虽然经历了80余年的风风雨雨,精美至极的室内装饰光彩如初。不论是政治家对其豪华发出的赞叹,还是建筑家对其文化的研究。都足以证实它不愧为欧洲古典建筑移建到中华大地上的经典作品。意大利建筑师统筹规划,同步设计,构成了园林建筑与室内完美结合的整体。严格的选材,精确的施工加之用后精心养护等各环节的密切配合,确保了经典作品的存在。1996年颐园街1号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保护建筑。维修后的颐园街1号再出了往日雍容豪华的风采。
  城市在扩大,建筑数量猛增,保留下来的老哈尔滨建筑已为数不多。在众多国际式的高大建筑群中,它依然是人们视觉的亮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保留下来的哈尔滨建筑,将更显示出它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郑重声明:本站属技术交流,非赢利性网站。
本站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建筑在线”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 本站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站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在线 ( 冀ICP备13013406号-2 )

GMT+8, 2025-1-10 03:40 , Processed in 0.0311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